一個人的精神和氣度。
有道是字如其人,這句話不一定準確,但有一定的道理。
校車在小雪的面前停下來,小雪回頭和奶奶說了聲再見,便匆匆登上了校車,她剛上車,就看到小紅和小芳向她揮手。
三個人湊在一塊兒,熱鬧的聊了起來。
時間過的很快,她們來到了學校。
小雪望著熟悉的校園,從今天起,她就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了。
與此同時,黃勃前往京城電影學院報道,辦理入學手續。
作為一位明星,他沒有搞特殊化,一切按照正常流程,入住宿舍,參加軍訓,和舍友在食堂吃飯。
按照他的說法,這是圓了一次大學夢,給父母一個交待。
黃勃上中學那會就在外邊的歌舞廳唱歌賺錢,後來乾脆放棄了學業,一心走上了成為歌星的不歸路。
他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心中未嘗沒有遺憾。
黃勃報考電影學院一方面是鍛鍊演技,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父母安心。
當然,因為是名人,他走在學校裡難免被關注,經常有人和他打招呼。
只不過從電影學院走出去的明星多了去了,大家只是好奇,過段時間就好了,現在的黃勃還沒到葛尤那種地步。
在電影學院食堂三樓的一角,聚著幾個人。
“那就是黃勃,演的片子還成,片酬都要上百萬了,還跑來咱們這兒上學,倒真是稀奇。”有人指著黃勃,不解道。
電影學院的食堂有三層,一層是打飯的視窗,刷卡消費,二層和三層有小炒和包間,檔次略高,可以付現金。
一年級的新生一般在一層吃飯,老生往往選擇吃小炒,特別是三四年紀的老生,能賺錢了,不在乎這點花銷。
今天黃勃請宿舍的人吃飯,選在了食堂三樓。
說話的幾個人是圖片攝影專業的一個小團體,這種抱團兒的方式在電影學院很常見,志同道合就聚在一起。
“這說明咱們學校的牌子硬,科班出身以後容易混。”另一個人接茬道。
“人家已經混開了好吧,那可是好夢公司的演員,看看人家合作的物件,都是大牌明星,還拿了獎呢。”有人不同意道,“對了,皓子,你不是想拍電影麼?我看好夢公司的那個青年導演扶助基金就不錯,要不咱們找這個黃勃問問路子?”
“不合適吧,我把劇本投過去試試,成不成的再說,咱們可是師兄,不說罩著師弟,反而求人幫忙,這面子上過不去啊。”一直低頭吃菜的青年聽到這話,搖頭道,“而且,咱們和他不熟,不知道深淺。”
這人叫寧皓,是這個小團體的核心。
他是晉省人,初中畢業考上一所中專藝術學校,學習海報繪畫。
畢業後被分配到當地的話劇團,由於話劇行業不景氣,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水擦地,偶爾抄抄單位的板報。
九七年,寧皓帶著兩千塊錢來到京城,成為北漂一族。
隨後他考上京城師範大學藝術系的成人教育班,學習影視節目製作。
為了交學費和生活,他在王府井擺攤給人畫畫,當過娛樂記者和攝影師,替歌星和藝人拍寫真,就這麼混成了mv導演。
一首mv的製作費用大概是十萬塊,他能從中賺一萬。
一個月拍四五首歌曲的mv,一年就有幾十萬的收入,不用為生活發愁了。
到了二零零一年,寧皓考上了京城電影學院攝影系的圖片攝影專業。
他是有拍電影的打算,也有了一個本子,講的是一個和尚四處籌款修廟,卻處處碰壁,雖然最後廟修好了,卻等來了政府的拆遷通知。
他覺得這個故事很有意思,能反映當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