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祚的前提下,讓朝廷融入荊州體系中,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荊州的執行力、理念,怎麼看都代表著時代發展的方向。
哪想到,楊嗣昌異常堅決地搖頭道:“指望不上!”
陳奇瑜大驚,問道:“若荊州都指望不上,放眼天下,又有誰指望得上?”
楊嗣昌將前段日子的思索心得和盤托出,直接指明:荊州尚未形成穩固的官制,按照現在的慣性,必然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陳奇瑜從未從這個角度考慮過,見楊嗣昌言前人未所言,當即拱手道:“閣老眼光長遠,下官不及遠矣!”
楊嗣昌道:“若荊州真能理順官制,形成穩固的體系,本閣必不貪權戀位,迎林純鴻任首輔之職。即便冒天下之大不韙,又有何懼?”
陳奇瑜心情激盪,道:“前段日子,南雷先生在信中與下官言道,荊州輕視儒學、禮教,唯務實務,長此以往,可能會削弱華夏文明之內在稟賦。更令人憂懼的是,荊州四處擴張,足跡遠至數萬裡之外,若不小心應對,恐重生安祿山、史思明之禍也!”
“亭林先生、南雷先生,可當華夏脊樑的讚譽!”楊嗣昌高度評價了顧炎武和黃宗羲,復又沉默下來。
陳奇瑜將楊嗣昌的話放在心裡默了又默,忽然靈光一閃,問道:“閣老將楊一仁調任為吏部侍郎,可有將大明官制與荊州官制融為一體之意?”
楊嗣昌點頭道:“有這個打算,暫時還未想到其他的辦法,只能先走這一步。”
陳奇瑜歎服:“閣老這是未雨綢繆。林純鴻在鄉村搞的那一套,把縣、府兩級官府全部架空,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恐怕林純鴻現在也在琢磨著如何改變這種尷尬的局面。”
楊嗣昌苦笑道:“真想把林純鴻請來坐在這裡,問問他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
……
楊嗣昌和陳奇瑜在琢磨林純鴻,林純鴻也在琢磨楊嗣昌。
包哲東昇任工部侍郎,楊嗣昌固然有覬覦鋼軌路技術的企圖,也有將荊州一幫熟悉工程建設的小吏引入朝廷的打算,這點,林純鴻還是看得比較明白的。
至於後來包哲東折騰出招投標司,顯然出乎楊嗣昌的意料,不過,楊嗣昌整體上還是樂見其成。
至於楊一仁調任吏部侍郎,這裡面的內涵就比較豐富了。
林純鴻不太確定,楊嗣昌是否有統和大明、荊州官制的打算,因此,也無法做出具體的反應。
當前,荊州控制區域內,朝廷官員及荊州官員並存,確實比較尷尬。林純鴻還未想出十全十美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再說,荊州轄內的機構運轉還算正常,就把這事一直拖了下來。
事實上,林純鴻一直有意識地選拔朝廷官員,若這名朝廷官員真有能力,林純鴻不介意往他身上壓擔子。
這時,官員的傾向性已經不重要,畢竟,各縣、各府的架構已經完善,非一人或者數人能改變大勢。
這類人,大體上都和熊文燦、馬世奇、包哲東等人差不多,沒有賦予擔子時,混吃等死、風花雪月,或者搞一些歪門邪道,爭權奪利,一旦融入荊州的體制,則依託著荊州高效的治理體制,發揮出他們應有的能力。
這也從側面證明,科舉選士選出的並不是書呆子,這幫舉人、進士的智商都堪稱一時之人傑。
能不能把科舉選士與基層選吏完美地結合起來?或者打破吏與官之間的天然界限?
林純鴻在苦思。
正當林純鴻彷徨無計時,忽然宋應星彙報,百里洲八畝灘的蒸汽抽水機除錯完畢,已經投入實用。
林純鴻大喜,立即招呼張道涵、朱之瑜、李崇德一同前往百里洲。
張道涵等三人著實想不通,為何林純鴻對一抽水機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