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準口糧應當是一天七升七合,一天就要消耗五斤七兩米。十六鬥高粱也不過一百二十斤米,也就夠吃二十一天而已。

不過如今的日子,李家也自然不可能每天吃這麼多糧食,大多都是稀飯菜粥,裡面還要摻上麩和糠皮,節省下來一天兩頓稀粥,儘量維持在一天米一斤左右,這一百二十斤高粱就能頂上四個月,能吃到明年過完正月。家裡女人努力織布,如果李璟再做點短工什麼的,也許能熬到明年的麥收。

“阿孃,兒知道了,我早去早回。”

Ps:唐《倉庫令》給糧標準:諸給糧,皆承省符。丁男一人,日給二升米,鹽二勺五撮。妻、妾及中男、女,(謂年十八以上者。)米一升五合,鹽二勺。老、小男,(謂十一以上者。)中女,(謂年十七以下者。)米一升一合,鹽一勺五撮。小男、女,(男謂年七歲以上者,女謂年十五以下。)米九合,鹽一勺。小男、女年六歲以下,米**,鹽五撮。老、中、小男任官見驅使者,依成丁男給,兼國子監學生、針?醫生,雖未成丁,依丁例給。”

PS2:唐朝的度量衡,唐朝一尺約30厘米,一步為1。5米。另鬥有兩種單位,一為容積,一為重量。容積為一斗十升,重量為一石十鬥,這兩者是並不通用的。

做為重量單位,根據現代專家對唐朝錢幣的實測重推算,唐代一兩為42。5克,一斤十六兩為680克,一石120斤,約現代的80公斤左右。這個鬥,就等於一斗8千克。

而做為容積單位,一斗十升。現代一升米測重為1。25斤,一斗十升就是12。5斤。不過唐朝的一升只相當於現代的0。6升。所以唐朝的一斗米為現代的7。5斤。

一般百姓買米的鬥,就是木製的量器一斗,也就是現代的7。5斤,約合唐朝的5斤5兩。

求推薦票!

第4章 赤山鎮

(友情提示:閱讀之前,請先登陸。)

李璟吃過早飯,便揹著一匹絹兩匹布往鎮上去了。

鎮叫赤山鎮,不過這個鎮不是後世的鄉鎮,而是軍鎮。赤山軍鎮距離王李村不遠,就在赤山腳下法華寺的邊上。由於唐末以來府兵制早已經敗壞,朝廷多用募兵。中央有神策軍,地方則是各鎮兵馬,大的鎮稱軍設節度使,小一點的也設軍城、軍鎮、守捉,各置軍將兵馬,在戍各地。

登州文登縣是山東濱海地區,而王李村這裡的海邊更是有赤山浦。赤山浦,是一個極良好的港灣,與日本、新羅對是隔海相望,水路不過三天路程。大唐廣州港和登州港為兩大海路通道,廣州港通南洋、西域,登州港則通遼東、渤海、新羅、日本,這兩條海路被稱之為海上絲綢之路。

登州港最主要的港口在蓬萊,不過文登的赤山浦卻是直通新羅與日本最近的航道,向來繁華。掌管登、青、萊、淄、齊五州的淄青平盧節度使府便在赤山浦後面的赤山腳下建立了赤山鎮,直屬於平盧軍麾下。

赤山軍鎮駐軍三千,連帶著士兵家屬也都隨軍,赤山鎮便是人口眾多,很是熱鬧。整個赤山軍鎮平面近方形,每面約長1100米;為適應山丘海岸的地勢;輪廓並不規整。城牆磚築;四面各開一門並各有甕城;門樓角樓共7座;在一側河道出入口還有水門。城內東西門之間的大街是幹道,偏西跨街建鼓樓。南、北門內的街道也是幹道,但未對直。次要街道基本與幹道平行。

由於赤山鎮的這些士兵與家屬眾多,久而久之,便成了文登縣西南部的中心。雖然大唐規定,只有三千戶以上的縣城才可以設市,但這些年政令也越來越松。赤山軍鎮人多城大,且又靠著文登縣最大的寺廟法華寺,因此人氣極旺。赤山鎮的鎮將還掛有鎮遏使的官職,權力極大,比文登縣令級別還高,平時根本不怎麼看縣衙的官吏面子。他在軍鎮內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