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0章 要想富,先修路

,讓他們去消費生活。 梅執禮又接著說道: “還有一項重要開支,就是運河修繕,預留八十萬貫。” 漕運是宋朝京城開封的生命線。開封附近的糧食和布匹的生產無法滿足開封上百萬人口的需要。 需要透過淮河經汴河也就是漕運,把江浙一帶產的糧食和生活用品運輸到京師。 另外,各地稅收的大量銅錢也是透過漕運轉運到京城來的,所以漕運對於保證開封的正常運轉和朝廷的收支用度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當於宋朝的交通生命線。 漕運不僅是朝廷用來運輸糧食等物資,百姓也使用漕運來長途販運。因此,運河之上公船和私船一艘接著一艘,就跟串線上上的螞蚱似的。 宋朝為了保證漕運的通暢,每一年都要撥專款疏通河道。 沿著運河兩岸形成了經濟帶,因為運輸貨物的船不可能一天就到,要路上花費若干天,這一路之上船工商家官員吃住都在兩岸,從而形成了兩岸經濟繁榮。 這次漕運的預算費用並不太多,趙桓不滿意。 因為疏通運河道也同樣需要大量的民夫,這也是趙桓大把撒錢給百姓,讓百姓富足起來的重要機會,他是不會放過的。 梅執禮接著說道: “接下來的開支是道路修建和維護。由於整個北方都在戰亂,大量的居民遷往南方,所以南方有很多百姓,有富裕的勞力,可以用於道路的修繕。” 宋朝道路質量很差,比不得現在的柏油馬路。 馬車走在上面十分顛簸,也走不快。 因為這個時代的馬車車輪都是木頭的,沒有充氣輪胎,再加上車軸的設計有問題,很多的動能都消耗到了車軸的摩擦力上。 趙桓早有計劃,改進車輛設計,改善道路狀況,全面提升交通通行能力。 要想富,先修路,宋朝同樣如此。喜歡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