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公子與伯莎的互動讓腓特烈國王面露不悅,他冷聲說道:“伯莎公爵,我們不能忽視你們軍隊的英勇表現,這是所有在場者共同見證的。據我瞭解,你們在戰爭中的損失並不嚴重,完全有能力繼續戰鬥並取得更輝煌的成就。戰爭結束後,我將給予你們隆重的表彰。”
伯莎回應道:“尊敬的國王陛下,我之前已經明確表達過,神聖羅馬帝國屬於我們大家,非僅士瓦本公國或我個人所有。我們已經與格林公國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鬥,並且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基本上已經使他們屈服。若有必要,我有能力徹底摧毀他們,並將格林公國納入囊中。
然而,鑑於國王陛下英明決策,下令停止了進攻行動,避免了戰果的進一步擴大。隨後,針對斯提里亞公國的軍事行動,陛下未予反對,但內心憂慮我方可能獲得過大的利益。在攝政的建議下,若我軍作為先鋒攻佔勃艮第王國並奪取其北疆,陛下同樣出於對我方利益增長的擔憂而拒絕了這一提議。鑑於此,我方認為繼續參與戰爭已無必要。
我已明確表示,我方所進行的戰鬥是出於對國家的忠誠,問心無愧。若陛下不允許我方繼續作戰,那麼未來戰事的責任將不由我方承擔。剩餘的戰鬥,應由陛下親自指揮。”
此時,腓特烈陛下陷入了困境。他既希望伯莎的軍隊能衝鋒陷陣,又不希望伯莎從中獲得過多的利益,這種矛盾的心態使他難以找到合適的解決策略。無論陛下如何苦口婆心地勸說,伯莎始終不為所動。
波西米亞國王身為一位驕傲的君主,目睹腓特烈陛下幾乎是在懇求其妹妹伯莎出兵解決問題,卻遭到拒絕,不禁直言不諱地進言:
“陛下,您完全沒有必要如此謙卑地請求一位公爵。您是國王,更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您的意志就是命令。實際上,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戰爭已基本結束。東邊的格林公國已被士瓦本公國重創,短期內無法發起大規模進攻。
斯提里亞公國在與巴伐利亞公國的戰爭中遭受重創,兵力有限,短期內也難以再戰,他們現在也渴望談判。
陛下只需派遣特使與他們進行談判,穩定局勢,便能集中力量收復勃艮第王國。只要大軍能夠收復勃艮第王國,回頭再集結大軍迫使格林公國和斯提里亞公國臣服,接受陛下提出的條件,他們將不得不接受。”
這番話使腓特烈陛下恍然大悟。他曾經也有過類似的考慮,但對國內局勢的失控仍存有顧慮,因此希望伯莎能幫助解決後顧之憂,卻又不願接受攝政趙桓提出的交換條件。
現在看來,說服伯莎已無可能,唯有采納波西米亞國王的建議,先穩定這兩個公爵,然後將二十萬大軍投入勃艮第戰場,奪回勃艮第王國的疆土。
那樣一來,他們不僅奪回了勃艮第王國,甚至還擁有著香檳伯國和勃艮第公國兩塊原本屬於法蘭西的領土,神羅帝國的疆土將會進一步擴大。
當然勃墾第王國的南部現在是在大宋的手裡,要想從大宋手裡奪回來,難度不是一般大,可能不是軍事上能解決的,最終得透過談判。
於是他便順著波西米亞國王的話說道:“既然伯莎公爵不願意為國分憂,而且你們的確也已經投入過戰鬥,做出了貢獻,你們現在的想法情有可原。
所以接下來的戰鬥你們作為後備,在我們前方吃緊情況下,你們再投入戰鬥。”
實際上他心裡想的是,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對外的,他都不可能把戰鬥打到需要後備軍上來增援的地步,他有自信能夠迅速奪回勃艮第王國。
聽到腓特烈這麼說,伯莎當然就不說話了。
而趙桓卻微笑著對伯莎說道:“你聽清了,國王已經同意,讓你們當後備軍,你們就安心的在後方休養吧。”
伯莎微笑,點頭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