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全球所有疆土確定一個適合的模式,達到的最終目的,就是民主治理國家,而不是君王集權。
隨著大宋疆土的迅速擴張和大宋的英雄母親計劃人口迅速的增加,趙桓將在各新的疆土推行權力制衡模式的國家體制,來確保這些疆土統治的穩定和有序。
他不會把治理一個國家交給個別君王,即便是他自己的兒子,那也不行。
當然他或許會實行君主立憲,這也未嘗不是一種嘗試,究竟在中世紀的模式下,什麼樣的國家體制是最適合的,趙桓也不清楚,需要進行各種嘗試。
趙桓已確定了會把財政收入的一定比例的錢劃撥給王室來作為王室經費,需要確定比例,這叫王室專款。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確定王室使用的專項經費為年度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一。
這是參照歷年財政大致收入情況和王室的開銷情況,來確定出的一個大致比例,先實行看情況之後再做調整。
接著眾人討論另外一半的議員選舉制度,由於神羅帝國的人口並不算太多,趙桓沒有采用後世的米國選舉人制度,而是採用了直接投票選舉。
他用了後世選舉制度中成型的一些常用做法,寫入草案之中,他逐條進行了解釋,眾人這才對選舉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決定先試行,看看情況再做修改,原則同意了。
趙桓接著說道:“下面,我們可以對羅馬人民的國王進行投票了。”
腓特烈頓時緊張起來,趙桓說道:“鑑於腓特烈願意為帝國和人民服務的精神,我個人同意腓特烈成為羅馬人民的國王,同意的請舉手。”
這次趙桓先舉手了。
見趙桓舉手,他的四個支持者當然也都舉手了,反倒先於腓特烈和他的支持者。
腓特烈又是激動又是意外,感激的一邊舉手一邊連聲感謝,他的三個支持者也趕緊一起舉起了手。
趙桓笑道:“全票透過,恭喜腓特烈成為羅馬人民的國王。”
腓特烈心裡一塊石頭才落下了,他也清楚了一件事,必要的妥協是可以換得趙桓的支援的。
他也清楚了,趙桓這個攝政絕對不是他能拿捏的,不僅如此,他如果不好好配合趙桓的話,還會被對方拿捏。
確定之後,腓特烈與趙桓商議,決定馬上召開內閣的第一次會議,討論下一步的行動方案,也就是成立議會。先要進行議員選舉的宣傳和投票工作。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