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撤回叢林中,不敢在白天與宋軍作戰,使得他們無法從戰場上收回射出去的箭。
一旦沒有了弓箭,那這場仗就更難打了,對付宋軍的騎兵,用箭弩還能起到效果,近距離的廝殺是很難奏效的,因為騎兵根本不會讓他們步兵靠近的機會。
經過兩夜的廝殺,宋軍也開始總結出了在這樣的特殊環境中作戰的技術,他們儘可能不追入黑暗之中,寧可讓敵軍先逃走,也不進入黑暗陷入敵軍包圍。
而在投石機投出的大約五百步範圍內的光亮區域作戰,敵軍逃了就逃了,不會再追。
雙方都各自總結了兩場戰鬥帶來的經驗教訓,所以第三個晚上,天一剛黑戰鬥就爆發了。
儘管納拉洛知道,衝入光亮區他們的將士會死傷更多,但沒有辦法,到了這一刻退守拖延都會死,因為他們的糧食堅持不了兩天了。
這一仗同樣打得異常慘烈,經過了兩個晚上的交戰,雙方都開始熟悉對手的套路,並相應的做出了調整。
由於三個王朝的瘋狂進攻,使得戰爭的慘烈度卻並不因為摸清對手而減弱。
整整一晚的激戰結束之後,三個王朝依舊沒能夠取得勝利,在天亮前被迫撤回了叢林。
宋軍依舊沒有追趕,他們打掃戰場,撿回箭支和兵刃。
受傷倒下來不及撤走的王朝的傷兵,以及一些投降計程車兵都被處死。
雙方清點戰損,這一戰,三個王朝的軍隊死傷達到三萬,而宋軍同樣死了兩萬。
三場大戰打下來,三個王朝的軍隊總計損傷已經達到八萬,而宋軍也達到了五萬,這是大宋爆發抗金戰爭以來鮮有的巨大傷亡。
這讓牛皋心情十分沉重,他覺得愧對了皇帝的信任,可是戰鬥打到了這一步,援兵一直沒有來,他們沒有辦法形成兵力上的優勢,這跟以前宋軍屢次的作戰都不同。
納拉洛發現這樣打下去,他們會拼光的。而且他們的弓箭幾乎已經用完了,沒有了弓箭對付大宋的騎兵,將會變得更加困難。
他派出了將軍兼漢語翻譯塞伊,帶了一隊隨從前往大宋兵營,要求與宋軍進行談判。
他們沒有攜帶任何武武器,經過搜身之後確認安全,他們被帶到了元帥牛皋面前。
塞伊行禮之後,拿出了納拉洛的親筆信,這封信是用泰米爾語書寫而成,但是被塞伊翻譯成了漢語,兩個版本的書信都交給了牛皋。
牛皋讓翻譯讀給他聽,信中納拉洛解釋雙方這場戰爭是錯誤的,並提出任何糾紛都可以透過談判來解決,所以希望能跟牛皋面對面的進行談判來解決雙方的戰爭。
牛皋想也不想便同意了,雙方約定在當天下午,就在宋軍兵營與叢林中間地帶,放一張桌子,兩個主帥都只能帶各自的翻譯,不允許帶任何其他人,兩人在兩軍陣前談判。
兩個人都是領兵武將,都有著一份驕傲,所以親自出馬進行談判。
牛皋和納拉洛帶著各自的翻譯,按照約定的時間來到了兩軍陣前。
這兩位主帥在打了三天之後的第一次相見,雙方各自施禮之後落座,透過翻譯開始進行交談。
納拉洛說道:“我們不想否認,我們派軍不遠萬里的到伊裡安島來與你們交戰,是因為島上的金礦,這金礦生於天地,見者有份。
既然我們也知道了這座金礦,希望能夠與大宋平分金礦的所得,如果大宋願意把一半的金礦出產送給我們三個王朝,那我們願意與大宋簽訂和平協議。
以後不再以任何原因發動戰爭,雙方依舊是友好鄰邦。”
牛皋一聽就笑了,說道:“你覺得我們大宋會把一半的金礦拿出來換取和平嗎?你們既然用強盜行為強搶,那迎接你們的就只有殺強盜的弓箭和大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