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91章 經濟作物價格抬升

在將來百姓願意接受紙幣的情況下,大宋可以用紙幣作為支付手段。

吳敏也同意這樣的方法,畢竟剛開始推行,紙幣百姓是拒絕接受的。

但他相信,隨著大宋的實業迅速在印度半島的推廣,大宋的紙幣有更多的消費空間之後,百姓一定會迅速接受紙幣,而不再堅持使用金屬貨幣,那玩意兒又重又不好儲存和攜帶。

只要紙幣能隨時兌換成金屬貨幣,當地百姓就會踏實,也會樂意使用紙幣的,商定之後當即簽了合同。

棉花和茶葉的種植,對於棉花來說當地本來就產,而且有了豐富的種植經驗,只需要擴大地方把地方劃出來租給大宋,由大宋出錢招聘工人開始種植就可以。

而茶葉則要費點勁,因為茶葉的種植還是很講技術的,否則種不出太好的茶葉來。

當然,吳敏也不是純粹為了做生意,主要還是為了搶奪種植水稻和小麥的種植空間,並利用虹吸效應高額的收購價格,使得當地人放棄種糧食,轉而種經濟作物。

因此對茶葉的質量並沒有太高的要求,只要種出來就收。

這簡直就是給當地人撒錢,傻子才會這麼做,每個泰米爾人都是這麼覺得的,剛開始都不相信。

但是很快他們就相信了。

大宋真的迅速推行了三種經濟作物的種植和收購,尤其是棉花和甘蔗的收購。

因為這兩項在當地都有大範圍種植,很快就形成了大宋人傻錢多的印象,讓他們信任大宋就是有錢,種出來的就能賣掉的錯覺。

很快朱羅王朝棉花和甘蔗的價格迅速抬升。

因為當地人本來就窮,價格水平低,用這麼高的價格來收購,哪有不種植的?

當地人都發瘋了,很多人家都放棄了種植水稻和小麥,轉而種植棉花和甘蔗。

適合種植棉花和甘蔗的土地很快都種上了這些經濟作物,而追逐利益是每個人的天性,手裡有土地的農民索性將還沒有成熟的莊稼全都拔了,改種經濟作物。

因為賣出去的價格遠遠超過地裡種出的糧食賣出去的價格,傻子才會接著種水稻和小麥。

而茶葉的種植也迅速得到推廣,大宋派了很多茶葉技術員到朱羅王朝田間地頭免費傳授茶葉的種植技術,受到了朱羅王朝上下的狂熱歡迎。

大宋的這些茶農技術員在當地簡直成了香餑餑,受到了極高的禮遇,因為他們被當地人看作是財神,種出來的茶葉,能賣出更好的價格。

所以更多的人開始大範圍的種植茶葉,而且大宋的茶文化也開始在朱羅王朝各處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