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南明大閱。”
屋內,馮銓聞語立時站了起來,明朝要大閱的事情,他早已知道,並且也猜到了王彥的意圖,想要學明成祖,嚇跪帖木兒使者一樣,震懾東籲,找回臉面,不過現在的南明,怎麼可能與明成祖時相比,而且他算了一下,一個多月時間,這麼倉促,恐怕也搞不出什麼規模來。
呂狀元聽了,也站起身來,“半壁江山還在我大清之手,他們好意思學明成祖?”
馮銓難得與呂狀元達成共識,“還記的上次我說的麼?”
“你說聯絡東籲使者?”呂狀元道是沒忘記,他們上次已經商議好了,準備去聯絡,但是人還沒搭上線,明朝人馬就把客棧圍了起來。
馮銓點點頭,“這次是個機會,你我兩人,到時候誰有時機,便與那東籲使者攀談幾句,釋放一些我大清的善意。”
“怎麼釋放?”呂狀元挑眉問道。
“可許以共分南明,把雲南、廣西讓給他們,隨便你說嘛,反正慷他人之慨,到時候不認賬就可以了。”
呂狀元只是迂腐,但馮銓這種人,就屬於有能力,但沒底線了,連孫可望的地盤都替人做主了,不知道聯絡孫可望,又用什麼說辭。
第841章震懾藩籬
明朝共治元年(公元一六五零年),四月中旬,剛光復南京不到一年的明政權,為了震懾藩籬,宣誓復興,在紫金山,玄武湖等處,同時校閱。
步軍、馬軍、水師,接近八萬人馬,參與校閱。
一時間,紫金山腳,玄武湖畔,從各地趕來的明軍,組成一個個軍陣,旌旗蔓延,飄揚數十里,放眼望去,赤紅一片,蔚為壯觀。
在校閱場地之外,則是人山人海的人群,成群結隊的將場地圍得水洩不通。
有些騷氣計程車人,憑著身份,早讓家人站了一塊地,如今備上酒菜紙墨,呼朋喚友而來,少不了要作幾首不入流的小詩,來抒發一下心中的感概。
朝廷一邊,工部的畫師也在山上搭好桌子,提筆將眼前宏大的景象描繪下來,製作《三王大閱圖》。
校閱臺在紫金山上,以便獲得更廣闊的視野,各國使團,在禮部官員的引領下,按著親疏,站在王彥兩邊。
這一下,馮銓發現就有些尷尬了,滿清和東籲,作為明朝目前最不待見的兩方,正好放在一左一右兩個邊上,根本沒機會搭上話。
他正覺得可惜,只能再尋找時機時,旁邊的呂狀元卻一臉驚愕,用胳膊肘戳了馮銓一下,急聲道:“馮部堂,你快看,那是不是朝鮮使者!”
馮銓聽了心頭一驚,忙順著呂狀元望去的方向看去,果然見明朝三王身邊,站了五名衣冠與明朝極為接近的使者,他們雖受中華影響,但官服上還是有些差別,馮銓仔細分辨,流球、安南三藩、剩下一人,不是朝鮮是誰?
馮銓臉上頓時一沉,這個二五仔,什麼時候跑到南明來的,而且還站在唐王身邊,流球都站在他下手,儼然以明朝第一藩自居,一僕二主,簡直不知廉恥。
清朝藩屬也不少,主要是蒙古諸多部落,但讓這些蒙古部落臣服,他們只是大汗,讓號稱小中華的朝鮮,向清朝臣服,他們才能有那麼一點資格叫板明朝,自稱中國。
中國自古對周邊民族就比較蔑視,東夷南蠻西戎北胡,基本沒個好的稱呼,更有叫戎還不算,還要叫人家“犬戎”的。
雖說如此,但中國也有入夏則夏之說,而到了明代,最起碼朝鮮、琉球、安南基本已經不以夷狄相稱,而是中國的一部分了。
正式因為如此,滿清便特別需要朝鮮的臣服,朝鮮雖窮,沒什麼戰力,但是他卻關係大清的臉面,大清絕對不能容忍朝鮮從新倒向南明。
這種心態就像是家奴趕走了主人,得讓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