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等明天再看趙家的情況,若是趙家的人經過治療有好轉,那麼他們就報上去。
若是趙家的人情況沒有好轉,又或者是官府有了新動向,就再做決議。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決定。
在有希望活下去的時侯,誰都不想自尋死路。
同時,另一頭的姚兒莊,被留下的老大夫經過一天的探詢之後,心裡已經有了模糊的猜想。
只是這個想法一閃而過,讓他來不及抓住。
白天,官差走訪完整個莊子後,發現莊裡還有其它人家也出現症狀後,便把全村病人都交到了他的手上,理由是一事不煩二主。
老大夫無有不可。反正他已經進村了,就捎帶著都看看,而且病例多,也方便他找出問題。
在走訪了一天,把村中所有染病之人都看過後,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就是這些染病人的家裡,好像每戶都有那麼一兩個人毫無症狀,而且這些無症狀的人多是孩子。
難道說,孩子不容易感染雞瘟?
想到這,老大夫連忙開啟藥箱,翻出白天的病程記錄,上面記錄了他今日的問診過程。包括病人近來的飲食。
在翻閱了十幾張紙後,老大夫注意到了很多紙上都有的三個字,百家飯!
夏至吃百家飯是一件很尋常的事,他昨天在家還吃了呢,好像沒什麼稀奇的。可是當百家飯這三個字全部都出自孩子的口,就值得深思了。
為何所有孩子都提到了百家飯,而大人們卻沒一個提起呢?是大人們都沒吃百家飯?
正思索間,就見張家的大孫女捧著碗過來,“付翁翁,喝茶。”
“你爹讓你送來的?”
“嗯,雖然是陳茶,但家裡只有這個了,您別嫌棄。”
老大夫接過茶碗,就在張小娘子要走的時侯,又突然想起什麼喊道:“等等,丫頭,你前天吃百家飯了嗎?”
“吃了呀。”
“那你爹和翁翁吃了他們吃了嗎?”
“也吃了。”
都吃了...
那..就不是飯的事嘍。
老大夫再度陷入沉思,就在這時張家孫女又補了一句,“不過,我爹他們吃的飯沒有我們的好吃。”
“哦,這是怎麼說的,難道你們吃的不是一種飯?’
“嗯,我跟弟弟吃的是外頭茶肆送的,爹爹他們吃的是跟村裡的叔伯嬸子換的。”
“外頭茶肆送的?”老大夫擰了擰眉。
“嗯,甜甜的,還有淡淡的香味可好吃了,就是隻有一碗,爹爹見我們愛吃,就都給我們吃了。”張家孫子跑過來道。
從寥寥幾話句中,老大夫抓住了一個關鍵資訊,孩子和大人吃的百家飯是不一樣的。
想到這,他騰的一下起身將藥箱蓋上,抬腳就去尋張家大郎詢問。
他想詢問孩子們說的是不是事實?如果是事實,那孩子們吃的百家飯從何而來,又是哪家茶肆分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