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部分

封三皇子符留為平正王,仍兼殿前司指揮使。

其他文武百官,論功行賞,按級提升,不一而足。唯內府令賁熒遷宗正大夫,暫回枚裡故都總領行政,負責軍屬及其他留守人員入關安置啦,照顧族中不願搬遷的元老啦,守護宗廟祖墳啦等等事務。尚書令符騫轉調為內府令——而尚書令的位子,給了一個夏人皇甫崧。

西戎官制,從一開始就仿效錦夏。符楊基本上是“官到用時方設衙”,缺什麼部門就增設什麼部門。入關之後,原有的機構設定立即捉襟見肘,不堪重負,這些年幾乎一直在不停的增加編制。至於地方上的夏人官員,不投降的就殺,肯投降的就用,再派一支西戎軍隊就地駐守,大率如此。隨著疆域逐年擴張,政務日益繁忙,中央機關夏人官吏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只不過普遍級別較低。

皇甫崧曾任錦夏涼州廬郡太守,是第一批投降西戎效忠符楊的地方高官之一,地位當然比後來順風而倒的投降派高得多。不過,他能成為繼秘書令莫思予之後第二個進入華榮朝廷最高決策層的夏人文官,也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相濟的結果。

符楊心裡,巴不得符騫能接著幹下去。然而天資所限,力有不逮,亦無可奈何。僅入夏以來,送呈御前的大事摺子就有幾百件,積在尚書省等待批閱的恐怕十倍不止。麻煩事接二連三,此起彼伏:地方守軍與官僚發生衝突,相互告狀;高階將領強捕良民為奴,私佔民田;軍屯因為老二管得到位,沒什麼大漏子,一些民屯為主的區域,就有人盜賣糧種,引發民變;東南三州一大幫讀書人天天鼓譟著要求朝廷重開科舉;從中央到地方,各個衙門都在跟皇帝哭窮要錢,好似明日就要揭不開鍋……

這樁還沒了結,那樁眼看又要不可收拾。符楊感嘆:這天天坐在宮裡看奏摺,竟比昔日騎馬打天下累得多。好在他素來果斷,加上老莫多謀,君臣搭配還能對付。可惜符騫這個尚書令統籌規劃的本事不夠,各職能部門運轉時有脫節。老莫又堅持不肯越俎代庖,符楊焦頭爛額之餘,前思後想,左挑右選,拖到不能再拖,終於趁冊封太子諸王之機,給自己換個更能幹的人幫忙。

忙歸忙,該做的事還得按照預定步伐往前推進。

六月,皇太子大婚。

七月稻熟,太子領騎兵八萬,另有忠勇軍若干,總數號稱三十萬,浩浩蕩蕩,直奔封蘭關。與此同時,靖北王率三萬騎兵,五萬忠勇軍,赴涿州攻打燕臺關。

——至此,華榮帝國一統大夏的最後征程正式拉開序幕。

七月的一天,靖北王北征大軍在豫州中部重鎮滏川駐紮修整。

滏川是長生重點經營的糧庫之一,建有儲存量達五千石的常平倉四座。自建成以來,只進不出,如今這些倉庫都是滿的了。負責營田督糧事務的單祁和嶽錚兩人,早已提前到達等著二殿下。

當晚,靖北王的帥營裡,徹夜燈火。

長生先召集麾下各級將領開了個戰前預備會議,安排調派糧草,討論行進路線,又宣佈了幾項人事命令。千戶領單祁帶著一支五千人的督糧隊加入北征大軍,單將軍被任命為右先鋒,督糧隊另由兩名百戶翼統領。督糧隊人數不多,成分卻頗為複雜。戎夏混編不說,還摻進了一些從屯田俘虜裡選□計程車卒。其他部隊雖然覺得稀奇,但是督糧軍自來由二皇子掌控,相對獨立,也就抱著看新鮮的態度,冷眼旁觀。

三萬北征騎兵本是萬戶府符仲的隊伍,一直駐守在雍州各地。符楊把手底下十幾個大將數了一圈,最後採納莫思予建議,將符仲派給了老二。

先下功夫做了點思想工作:請老莫描述一番涿州在黃永參大財迷多年經營下如何富可敵國滿地流油;又表態一旦平了東北,靖北王就是涿州王,只要他符仲忠心不二,涿州地界,等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