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楚歌也在摸索著新身份的通關可能。
經過之前的一番運作之後,他被分配給了金人的一名宗室將領,完顏昌。
他是當時金國皇帝的堂兄弟,參與過金國立國之戰以及靖平之變,可以說此時算是金國中的一位真正的實權人物,雖然在地位上比一手製造靖平之變的完顏盛要略低一些,但也並非完全沒有一爭之力。
楚歌對於金國此時內部的情況,還是比較瞭解的。
此時的金國雖然已經建國,但和齊朝的政治體制顯然是完全不同的。它仍舊保留著之前的許多體制,簡而言之,更像是一個部落制的軍事民主政權。
皇帝的權力,跟齊朝皇帝相比,那是差得太多了。
而更多的權力,其實是被許多軍事貴族分享、共同治理整個金國的。
比如,有記載說當時的金國皇帝從國庫偷錢買酒喝,結果被以完顏盛為首的軍事貴族直接拖下御座,打了二十軍棍。
這在齊朝聽起來簡直就像是天方夜譚一樣的事情,但在當時金國的政治體制中,卻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
這種政治體制,自然是有利有弊的。
在金國建國初期,這些軍事貴族們每個都有著極強的軍事才能、戰鬥力和開拓精神,所以在金國建國、攻宋的過程中,幾乎是百戰百勝,且常常有以少勝多的戰績。
而在這些人的帶領下,金人最初開國時的那一批百戰老兵,也都有著極強的戰鬥精神,攻城略地時以衝鋒在前為榮。
但隨著金國的不斷發展,這種政治體制就開始暴露出弊端了。
首先是金國內部派系林立,鬥爭嚴重,而且由於金人身上保留著許多野蠻的習性,所以這種鬥爭往往都搞得十分慘烈,經常爆發雙方大規模的屠殺。
其次是隨著第一批軍事貴族和百戰老兵戰死或者老去,後續的軍事貴族集團實際上變成了趴在金國身上的吸血蟲,戰力急速下降。
而後,隨著韓甫嶽將軍被冤殺,齊朝以賣國的方式,與金人達成和平。
但很快,隨著北蠻的崛起,當時的金主完顏海陵感受到威脅,開始對內推動改革、對外積極發動滅齊的戰爭,就是希望能重新恢復金人的戰鬥力,並依靠齊朝的巨大戰略縱深,為以後對抗北蠻做好準備。
但隨著牛渚磯之戰的失敗,完顏海陵身死,他的改革自然也被全盤推翻。金國就這樣一直腐化下去,沒過多久就被北蠻所滅。
……
捋順清楚這些事情之後,楚歌大致也就搞懂自己此時的處境了。
完顏昌此時在金人之中,是一個實權人物。而在歷史上,他是金人內部主要的主和派。
完顏昌此時有著很大的能量和話語權,但他卻一直在被主戰派的完顏盛所壓制。
完顏盛是希望不斷攻打齊朝、擴大金國疆域的,這也代表了金國其他主戰派的意見。
畢竟這些軍事貴族,腦子裡想的就只有搶錢、搶人、搶糧食。
但完顏昌則屬於金人中相對異類的那一群人。
他看到了齊朝仍舊有著巨大的戰爭潛力,也看到了金國幾乎無法憑藉自己的力量攻破齊朝的大部分堅城,還看到了金國吞下的齊朝北地至今都無法完全消化,只能依靠扶持傀儡勢力來完成間接統治。
完顏昌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強行攻打齊朝,是一種風險大於收益的行為。
很顯然,作為俘虜被分到完顏昌手下當幕僚,是當時齊朝官員最好的一條路。
因為對於主戰派來說,這些齊朝官員有什麼用呢?
雖說此時金人剛立國沒多久,正在大量接受齊朝的文化改造,這些官員們個個都是飽讀詩書、走科舉上來的文化人,在這個過程中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