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百姓流離失所,已然是大廈將傾、獨木難支的景象,卻為何仍舊熟視無睹、無動於衷?
“王大人有一句話說的對,災民不是人,是畜生,可畜生急了,也是會吃人的!
“你怎麼知道災民就會體諒你錦衣玉食的王大人的難處,乖乖地去吃麩糠?
“你怎麼知道好端端的糧食變成了麩糠和草料,災民們就不會心生怨憤?
“王大人你又怎麼知道,民變之時,那些憤怒的災民不會將你和王黨的那些官員們扒皮抽筋、吊死在樹上?
“王大人你的理論,在一個小範圍內倒是還能說得通,尤其是在你的黨羽中,大概會被奉為圭臬;可一旦放眼天下,難道不覺得可笑嗎?
“歷朝歷代都有清官,都有貪官,可有的朝代是煌煌盛世、國富民安,有的朝代卻是國弱民窮、匪患四起,這其中的差別到底在哪?
“依我看來,恐怕就在於王大人與我楊彥這兩種人的多寡吧!
“王大人,你大可沉浸在自己編織的美夢中不必醒來,但當那些憤怒的災民衝入你的府邸將你吊死的時候,可別忘了我今天說的這番話!”
王充還想說什麼,但楚歌卻繼續開口,打斷了他。
“王大人,你說自己除了用這些貪官,根本沒有別的辦法,這也讓我大感意外。
“我還記得在黎安縣做縣令的時候,周邊的其他幾個縣也與黎安縣一樣遭了旱災,那幾位縣令,想來也跟王大人一樣有不得已的苦衷,不得已用救災的糧食,去填飽了那些胥吏的肚子。
“後來,唯有黎安縣在我的治下安然無恙,其他的幾個縣全都激起了民變,那幾位縣令革職的革職,問斬的問斬。
“我那時只是一介小小的知縣,尚且知道如何管束手下,王大人能做到如此高位,反而不知了?反而離了那些貪官,無法做事了?
“若是王大人自覺力有未逮,不如趁早告老還鄉,由我來接替王大人的位子,你看如何?”
楚歌說完,直接抬起頭,傲然地看向王充的雙眼。
你說自己又這麼多的苦衷,那你敢不敢讓我上?
我上我真行!
此言一出,王充徹底沒話說了。
因為這番話,根本無從反駁!
王充說來說去無非是強調一點,貪官多、清官少,他必須指著貪官辦事,所以分潤這麼多的利益,是無奈之舉。
如果是一個毫無任何能力的讀書人聽到這種說法,很可能無從反駁,畢竟他也沒有能力繞開這些貪官去賑災。
但楊彥不一樣!
楊彥之前就曾經做過黎安縣的知縣,手下的的胥吏們也不乏貪婪奸猾之輩,但楊彥卻將他們治得服服帖帖,在其他幾個縣全都因為賑災糧食不夠而激起民變的時候,唯有黎安縣安然無恙。
楊彥也正是因為在黎安縣的功績,才有機會入朝為官。
楚歌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對王充窮追猛打!
你不是說只能用這些貪官嗎?那你不行就換我上!我不用這些貪官,也能把賑災糧食發到災民手中!
楚歌之所以能有底氣說出這種話,正是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楊彥並不是一個只會誇誇其談、百無一用的讀書人,而是一個有能力也有擔當的好官。
駁斥王充的方法,其實都在楊彥的履歷上,只要深挖就會有。
王充臉色陰晴不定,最終還是隻能默默地站起身來,轉身離去。
因為他的那點小心思,被徹底地拆穿了!
其實,王充說得這番話很有迷惑性,如果換個別人,確實很容易被他說服,甚至成為他的黨羽。
如果是一個“有用的貪官”和一個“無能的清官”對比,肯定是前者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