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動身,去搶地盤。
李鴻運有點懵逼,不對啊!劇本不是這樣的啊!
之前他扮演竇建德的時候,對那邊的情況十分了解。
按理說,竇建德手下的諸將不是都被王世充給買通了嗎?不是強烈反對這個計劃嗎?
竇建德誤以為手下戰意昂揚,這才沒有採用這個計劃、而是繼續強攻虎牢關嗎?
怎麼這次劇本又變了?
李鴻運苦思冥想一番之後意識到,或許……那些明面上都是被王世充收買的將領,背後未必沒有秦王的影子!
顯然,這種情報和策反工作完全寄希望於別人,是極度不可控的。
想要儘可能地讓對手始終按照自己的規劃行動,最穩妥的辦法,還是自己親自去建立一個強大的情報網。
探聽、策反、謀劃……只有將這些事情全都掌握在自己手上,才能確保每一步都在自己的計劃之內。
於是,李鴻運重新開始。
這次他開始著重佈置情報網路,親自過問往竇建德軍中安插間諜的事情,在對峙期間不僅注重騎兵襲擾,還注重情報工作。
第四次,原本一切順利,但在衝擊王世充本陣的時候,雙方陷入激戰。
結果打著打著,一支軍隊突然譁變,本來形勢一片大好的梁軍突然被反包,而李鴻運自己也在亂軍之中戰死。
梁軍於是徹底崩潰。
李鴻運再度氣呼呼地覆盤,這才發現,這次崩潰竟然是因為一個很小的事情。
是他沒有做到賞罰分明。
之前平薛舉、平劉武周宋金剛的大戰中,他雖然作戰勇勐、身先士卒,在一定程度上樹立了權威,將兵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對於戰後的封賞,他卻並未太多過問。
在接受了梁高祖的賞賜之後,他只是大略地看了一下手下人交上來的封賞名單,覺得沒什麼大錯,就執行下去了。
可他並不知道,這份封賞名單上其實有許多並不合理的地方。
在大戰中,許多基層軍官打了硬仗,卻沒有得到足夠優握的封賞;而一些關係戶看起來作用很大,實際上戰績卻多有誇大,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封賞。
而有的時候,打了硬仗沒有太多戰果,朝廷也沒有那麼多的賞賜,李鴻運也並沒有選擇自己補齊賞賜,而是就湊合著把朝廷給的賞賜分了。
在他剛開始領兵的時候,這個問題還並未顯現。
因為士兵們對未來還有期待,畢竟此時還在一直打勝仗,士兵們覺得以後還有封賞的機會。
但在接連打完薛舉、劉武周這兩大強敵之後,封賞問題仍舊存在,於是,許多士兵的積怨就深了。
再加上李鴻運並未打散編制,仍舊讓許多降將率領舊部,就更加劇了這種風險。
這次重來,李鴻運改掉了這些問題,賞罰分明。
不僅在戰鬥過程中始終關注每一名中層、基層將領的具體任務和執行情況,也對之後的封賞嚴格過問。
有功之人重賞,有過之人重罰,賞罰分明,恩威並施。
而對於那些在提交軍功時有自己小心思的人,就小施懲戒,嚴加敲打。
如果將士們戰功卓著,而戰利品卻不夠多、朝廷的賞賜也不夠,那就自掏腰包封賞將士們。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三軍用命、拼死爭先。
否則,在打到關鍵時刻,就極有可能又因為某支部隊的突然譁變,讓一場大戰都功虧一簣。
……
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每次嘗試李鴻運都能找到一塊新的短板。
他不斷地透過更換天賦技能或是利用自己熟知歷史並且可以無限重來的優勢,補齊這些短板。
終於,他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