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部分

,冥冥之中,她堅信那個孩子肯定還活在世上。

更為奇怪的是,之前雖然和李員外已經有兒子,但不知為什麼,她卻對那個兒子卻毫無感覺,彷彿那根本不是她親生的一樣。

唯有拋棄的那個兒子,才激發起她強烈的母性,她自己也搞不清楚,為什麼會如此喜歡那個拋棄的兒子,可能是愛屋及烏,是她把對那個猶太人、發自內心的愛,投射到那個被拋棄的孩子身上。而她這瘋狂的“埋藏財產”計劃,其實都是為了那個被拋棄的孩子因為她想在死之前,把這鉅額財產,留給自己那個苦命的、被拋棄的、下落不明的兒子,算是自己對他的補償。這在別人看來也許很荒謬毫不知道自己兒子的下落,卻試圖留這麼多財產給他。

但對張氏來說,這是她一貫的行事風格,她知道自己已過古稀之年,來日無多,所以她覺得這是她生前,能補償那個被拋棄的孩子唯一方式。

但也許張氏沒有想到的是,她朝思暮想的兒子,其實離她的距離並不遠,只有幾十裡,至少在一二十年內都是這樣;她更沒想到的是,那個被她當做姐妹的庵主,其實知道那個被遺棄的孩子的下落和去向,只是出於一種微妙的原因,一直故意瞞著她。

第94章 尼姑庵裡的**

四十多年前,就在張氏悲痛萬分、把自己心愛的兒子遺棄在路邊時,她絕不會想到的是,就在山坡的一顆樹後,一雙眼睛正默默的注視著這一切。

那雙眼睛就是庵主。在那一刻,庵主的心情很複雜,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她希望沒人撿那個孩子,讓孩子活活餓死;但想到好姐妹張氏,她又希望這孩子能活下來,等張氏走後,她就懷著這種複雜的感情,一直在那裡站著,直到日頭偏西,才發現從遠處走過來一個人,那人好像注意到路邊那堵矮牆上的“布包”了,他走過去檢看那個“布包”,隨後,臉上好像是很吃驚的表情,並迅速把孩子抱起來,邊向四周張望著,邊高聲喊:“這是誰家的孩子啊?有人嗎?這是誰家的孩子啊?”

這人就這樣抱著孩子,邊等、邊不時的喊幾聲,大概過了半個時辰,他好像發現,這應該是個棄嬰,於是又用手翻找著包孩子的布包,終於從裡面找到一張紙條,庵主知道,那是張氏寫的,大概是說這個孩子是健康的,但因為種種原因,自己無法養下去,希望好心人撿到的話,能好好撫養,她會天天禱告,月月進香,為收養孩子的人祈福。

那人看完紙條後,猶豫了一會,然後就把孩子抱走了。湊巧的是,庵主認識這個撿到孩子人高刀客。

這一帶,無論黑道、白道各色人等,都對這個高刀客不陌生。

看到孩子最終被人抱走,庵主不知道自己心裡,到底是什麼滋味既感到輕鬆,也有深深的醋意。

原來,這個庵主和那個猶太人,也早已暗通款曲。甚至猶太人在接觸到張氏之前,就已經和這個庵主上過床了,那時,猶太人剛隨叔叔來到這一帶,他沒事就在縣城閒逛,但每次出來,總能引來一些當地人的圍觀,這一開始讓他感到很不舒服,不過後來也慢慢就習慣了。有一次,庵裡的一個尼姑患了瘧疾,並且病的非常厲害,眼看就不行了。這個庵主非常著急,請了縣裡的很多郎中,包括那個老名醫,過來診治,但都說那個尼姑,體質過於虛弱,並且脈象屬於極虛極寒,基本上已經沒治了,趕緊準備後事吧。

但庵主卻仍舊不放棄,她本來就是大家閨秀,再加上自幼博覽群書,所以很有見識,因此她知道,洋人很擅長治這種病,雖然那時候,大部分人對“洋藥”根本不相信,但庵主還是決定試一下。

於是,就有了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