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位小施主倒的確要慎重商議一番才是。
尤其是這幾個小施主,除了追憶以外,冉威等三人資質各異,適合練何種武功,應該由誰調教等等都應該妥為商定。否則這幾個娃兒不要因體質不合適,繞了彎路去了。
慕容復皺眉道:“二位前輩所言甚是,以在下看,以冉威為例,此子天生神力,勇猛剛烈。而在下家傳內功偏重於陰柔,顯然與他那天生的陽罡威猛的特質全然不和,倘若長久練下去,恐怕進展緩慢。
故此這幾個孩子該當練習何種武功,避免走彎路,不要去做那事倍功半之事,卻是極為要緊!
段延慶也說道:“是啊!以冉威之天賦,其實修習那蕭峰的降龍十八掌之類的功夫最為合適,可惜蕭大俠已然過世,我等無緣求教。
而老夫所學內功,雖是偏於純陽一路,但是過於柔和,不夠威猛剛烈,也不是最佳路徑。而慕容公子所練家傳內功,偏屬於陰柔一脈,顯然更不合適。
不過大師精通少林七十二項絕技,素聞少林一脈武功博大精深,內功更是注重於內外兼修,不知大師是否有何功法是適合冉威習練的。段延慶朝著鳩摩智問道。
鳩摩智微一頷首道:“少林七十二項絕技冠絕武林,這七十二項絕技不但招式各不相同,就連那內力修練的法門也均自各異。
有一味講究勢大力猛的內力武功,如大力金剛掌法便是如此;但也有要求內力醇厚悠長的武功,如那般若掌法便是這類武功。
也有招式極為精奧的武學,比如那拈花指法等等。這每一項絕技不但武功招式各不相同,其內功修煉的法門也不盡相同。
故此少林寺千百年來,除了那無名老僧以外的少數幾名得道高僧,從無一人練得那七十二項絕技便是這等緣故。
老僧以為,以冉威的天生異秉,練那大金剛掌法、須彌掌法、韋陀杵法等力大勢猛的掌法,再也適合不過。
而那兵器中的降魔杖法、達摩棍法、伏虎鏟法都是重型兵刃,也非常適合冉威練習。
而這些武功的內力修習法門,全都是走的陽剛猛烈的路子,再也適合不過。因此冉威的武功就由老衲來傳授吧!
慕容復聞言大喜說道:“冉威如能得蒙大師親授武藝,實乃是他的福緣。冉威,還不趕緊過來叩謝大師,說罷朝著冉威說道。
冉威當即來到鳩摩智身前,當頭拜倒,雙拳抱拳,噹噹噹地朝著地面磕了三個響頭。
鳩摩智含笑將冉威攙起說道:“冉威的武功由我傳授無妨,但是老僧看那段烈痴迷練劍,而以段老施主的武功,雖也精通劍道,但劍法一道卻是尚不如慕容公子。
而且此子性格極為冷靜,猶如冰山一般,倘若修習段老施主的一陽指純陽內功,反為不妥。而慕容公子精通劍道,所修習內功又偏屬陰柔一脈,故此此子的武功是否有慕容公子傳授更為合適?
慕容復聞言當然也是毫無異議,當即慨然應允。段延慶也是聞言大喜,立即叫那段烈嚮慕容復行了拜師大禮。其實段延慶武功雖高,也懂劍術,但劍術一道卻非他的強項,此時得有慕容復這位精通百家的大師傳授他義子劍法,豈不令他極為高興。
最後三人又商量了包不應的武功路子,因那包不應體質偏屬於純陽體質,故此由段延慶傳授包不應純陽內力,而包不應的刀法自然也是由慕容復給予傳授。
席間,慕容追憶見冉威三人每個人都重新拜了師傅,而且又有那許多新的武功招式可供修習,再想想自己練來練去,只有那羅漢十八手一套拳法可練,內心著實不大高興。
當下他再也忍耐不住,朝著鳩摩智抗聲說道:“大師,您傳冉威哥哥等人那許多少林絕技,為何單單隻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