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鏡再怎麼修都是不可能完全恢復的。
朱瞻墉一家子因為吃榴蓮引起的裂痕,自然也是不可能就此消失。
不過,幾天之後,大家都裝作是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的樣子,登上了回南京城的海船。
一路上,大家沉默了不少。
好在出海的時間不短,大家也都找到了海上消遣的一些方式。
慢慢的,船上也算是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場景。
特別是當船隊過了瓊州,進入到廣東布政使司的海域之後,一家人總算是恢復如初。
嗯,至少表面上看起來是這樣子的。
大家依然有說有笑。
“這一路上碰到的商船可是不少,看來出海的船隊比之前多了不少。”
即將進入到珠江口,朱高熾看著相向而行的船隻,頗為感慨。
“商人對於利潤是非常敏感的,出海的商家掙了錢,自然就會刺激更多的人出海。如此迴圈之後,情況自然跟幾年前完全不同。”
朱瞻墉對現在的場面倒是不感到驚奇。
跟後世海上的繁忙比起來,剛剛碰到的那些船隊算什麼?
當然了,彼一時此一時。
有些東西自然是沒有辦法比較的。
“瞻墉,算算這個時間,已經到了秋收的時候了,廣州府今年應該也已經開始種植高產糧食了,並且聽說我們在出海的時候,王公公那一隊去北美洲的探險船隊,也順利的帶著你說的玉米回到了大明。不知道今年的秋收場景到底如何。”
雖然大家在海外,但是到了舊港之後,許多大明的資訊就可以慢慢的收到了。
當然了,時間上肯定會有一些滯後的。
王景弘跟鄭和同時出發去美洲,但是鄭和卻是早了一年回來,很多人都以為他的船隊是不是消失在太平洋了。
沒想到這一次等到他們下南洋的時候,卻是從舊港收到了國內傳來的訊息。
王景弘帶著玉米和一些其他種子順利的回到了大明。
算算時間,今年第一批玉米應該也開始成熟了。
雖然第一批不可能大規模的種植,但是有了一個開始之後,幾年後玉米的推廣就不是問題了。
最關鍵的是現在土豆的種植已經推廣了幾年,在一定的範圍內可以說是已經大規模的種植了。
這對大明來說,意義是非常不一般的。
有了土豆就解決了糧食問題。
這個說法可能不準確,也太誇張了。
畢竟後世玉米、土豆、地瓜什麼的不缺,但是在一些國家,有些人還是吃不飽飯。
但是有了土豆之後,至少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糧食緊缺的情況會大大的緩解。
這個年代的人對糧食的需求是少於後世的,大部分也是一天吃兩頓。
伴隨著土豆和玉米的出現,大明的人口數量會不斷的增加,生活水平也會不斷的上升。
…這是朱瞻墉特別希望看到的。
“今天傍晚就能到達黃埔港,到時候情況自然就都一清二楚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土豆很是適合北方靠近沙漠的地方種植,也很是適合大西北那種相對乾旱的沙土地上種植,甚至在奴兒干都司那種寒冷的地方也能種植。”
“這對我們大明來說實在是意義非凡。爹,我覺得這一回到南京城,爺爺應該很快就要準備遷都了。”
朱瞻墉雖然有點記不清歷史上大明遷都北京城到底是什麼時候。
但是大體上就是最近幾年了。
現在有了水泥這些新式的材料,北京城的各種宮殿的修建速度加快了。
有了土豆這種高產的糧食之後,大明遷都之後的糧食問題又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