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救活一個工廠……”的現代廣告神話。
在廣告恢復初期,當企業認識到廣告的作用的時候,他們採取的廣告方式非常簡單:從廠門到車間機械,到廠長演說,三段式的公式,沒有太多創意,但它代表了國內廣告發展的起點。
在經歷了多年的國家統包統銷以後,企業第一次面臨市場,面臨使用者,於是“我是誰,我在哪生產什麼……”成了他們最渴望傳達的聲音,畢竟廣告疏通了資訊。
後來隨著國際廣告的交流,開拓了視野,國內的廣告人也不再滿足於簡單的廣告設計與釋出工作了,1985年以後,國內的廣告公司服務再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開始走向了一個以創意為中心,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發展階段。
進入九十年代後,合資廣告公司開始大批出現,外來資金帶來的行業發展與整合,使得本土廣告公司的觀念和業務操作深受影響,國內的廣告行業也進入了空前繁榮的階段,廣告運作各個環節中,策劃、創意、製作等業務操作能力不斷得到了規範和提升。
前年的時候,央視為了補償各省臺轉播新聞之後的廣告,承諾每年做兩件事,一是央視出資,每年搞一個電視廣告評選,當時叫印象獎,由廣電部頒獎,也就是後來的廣告星光獎。二是央視出資每年搞一個高層的廣告培訓,與省級臺共享。早幾年的“海峽兩岸”、“兩岸三地,的廣告交流就是從這裡出來的,這件事是有些培養競爭對手的意味,但更多意味的想法應該是想要提高全國的廣告業水平。
“前些年的時候,產品供不應求,所以廣告公司的任務比較簡單,只需向消費者宣傳產品就行了,工作一般傾向於外部傳播,比如說拍攝影視,製作平面,釋出媒體等,對產品定位、品牌的長期塑造等考慮得比較少,業務好做,可以說是閉著眼睛就把錢賺了。”葉建歡對葉開說道“但是現在不同了,各大廣告公司的機制不夠靈活,服務單調乏力,理念迅速落伍,許多優秀廣告人磨練了一段時間後,紛紛跳槽出來,成立自己的廣告公司,搶飯吃的現象很嚴重,所以我打算把這塊業務給停了,專心做影視製作和娛樂業。”
葉開點了點頭,表示理解,他知道,這些小廣告公司一般都是沿用在母公司學到的知識,也基本以廣告製作、媒體代理為主,很少牽涉到企業策略。由於小公司實力有限,不能承攬一切,所以紛紛外向合作,如影視、印刷、公關外包等,自己只做最核心的一塊,即創意和媒體代理。
由於大家的運作模式比較相同,為了搶飯碗,大家就拼命比創意,雖然湧現出許多優秀的民營廣告及策劃公司,但是也使得這個市場變得異常殘酷,所以葉建歡才有了放棄這塊兒業務的打算,他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其他更賺錢的行業中去。
還有一個問題也很嚴重,就是由於國內企業的漸漸成熟,企業對廣告公司的需求,已經不滿足於一些設計和廣告,而需要更高的策略待導,但是國內的廣告公司,在這方面先天不足,就顯得有些弱了。
而近期以來,隨著新科技園區的開發,國際排名前二十位的廣告公司紛紛進駐明珠市,他們帶來先進的廣告理念,品牌模式,以及操作方法,這些都令國內企業耳目一新,所以很多有發展前途的大型企業都奔國際比去了,這導致了國內的廣告公司的生存更為不易。
“越是被國際大公司擠壓,就越得迎難而上。”葉開堅持了自己的意見。
“那老二你給我支支招兒,我是不知道該怎麼辦建歡此時的心思根本就不在這件事情上,所以乾脆把責任推給了葉開。
“我現在哪裡顧得上……”叫開銀睛一翻道。
若是放在平時,他竹是可以給葉建歡想想辦法,把廣告業務搞上去的,可是他現在諸事纏身,又面臨著去俄羅斯辦大事,所以肯定是沒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