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簽到十八年突然發現是西遊正文卷第二百一十六章在佛祖面前吃雞毗婆尸佛這話一出,這新開闢的雷音淨土之中頓時就陷入了寂靜之中。
諸多佛陀、菩薩、羅漢、金剛等全都看向了他。
先前瑤池蟠桃會上發生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但為了照顧佛祖釋迦牟尼的顏面,都很默契的沒有提起。
自家帶去的人接二連三的跳反,一個個的都故意放水落敗,這種事情足以成為在三界延續幾千年的笑柄。
現在毗婆尸佛居然直接詢問,難道就不怕佛祖怪罪嗎?
瑤池蟠桃盛會結束之後,李恆就被太白金星請去了三十三天上的彌羅宮中,這在許多仙佛神聖看來,就是大天尊要全力庇護這位人族聖皇的意思。
畢竟,彌羅宮不同於凌霄寶殿,那裡是玉皇大天尊的居所,可以說是天帝的內宮寢殿,類似於大明宮裡的紫宸殿。
任何能夠讓大天尊在彌羅宮內接見的人,都可以被當作是大天尊認定的“自己人”。
在許多仙佛神聖看來,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如來佛祖才沒有在蟠桃會結束之後直接去找李恆清算。
這也意味著,如來佛祖釋迦摩尼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裡,恐怕都不會去找那個人族聖皇李恆的麻煩了。
畢竟,那位大天尊深不可測。
現在他與那人族聖皇在彌羅宮中見面,極有可能是會全力庇護李恆。
基於這種情況,只要是佛門中人對李恆出手,都有可能引來天庭的可以針對。
因此,現在當著釋迦摩尼佛的面主動提起李恆,完全就是傷口上撒鹽的行為。
尤其毗婆尸佛還是在問李恆應該遭受什麼樣的報應。
這簡直就是在打釋迦摩尼的臉了。
所謂“報應”是佛門的說法,也即是“有施必有報,有感必有應,故現在之所得,無論禍福,皆為報應。”
簡單來說一個人做了好事善事,就會有好報,一個人做了壞事惡事,就會有惡報。
在佛法的理論裡,這種“報應”是天地規則的一部分,無須人為促成,“報應”就會自然而然地降臨。
可實際上,無論天上地下,無論善報惡報,其實都是需要人為去促成的。
而且究竟是善是惡,歸根究底還是要遵循佛門的評判。
佛門看中的人行了善事,就會羅漢甚至菩薩去幫助他,讓他得到所謂的善報,佛門所厭惡的人做了惡事,就會有佛門的大能去懲罰他,讓他得到所謂的惡報。
這就是佛門善惡果報理論的真相。
現在佛門無法對李恆出手,自然就談不上什麼報應了。
如果不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毗婆尸佛是修行時間極長的古佛,在靈山時更是當場與彌勒佛祖決裂,表示要追溯釋迦摩尼佛,他們都要懷疑毗婆尸佛是不是在拐彎抹角的嘲諷釋迦摩尼佛了。
而且,毗婆尸佛也不是那種只知道參禪悟道,絲毫都清楚事實的枯坐僧。
他曾追隨在接引佛祖身邊修行,洪荒年間曾經以雙腳丈量大地,走過無盡國度,理應是一位明曉世事之理的古佛才對。
可為什麼會在這麼不合時宜的情況下問李恆應該遭受什麼報應?
蓮臺之上釋迦摩尼佛依舊寶相莊嚴,面對毗婆尸佛的質問,他並沒有立刻回答。
而是又看了看旁邊的毗舍浮佛,微笑道:“毗舍浮佛,你心裡也有此疑惑嗎?”
“弟子心裡沒有疑惑。”毗舍浮佛卻是搖了搖頭,沉聲道:“早在蟠桃盛會結束的時候,弟子心裡就已經有了決斷。
“這大唐皇帝、人族聖皇李恆乃是我佛之敵,不亞於當初的魔佛提婆達多,這樣的大魔應當遭受的劫數已經超出了報應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