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流體的發現和來自凝聚態的解釋,只隔了幾個月的時間。在這邊,這段歷史倒是不同。由於修士有法術手段,所以製造低溫並不困難。在這個世界,超流體液氦的發現,還遭遇“凝聚態”這個概念的提出。
“有天分就是好。”霍桐青坦然笑道:“那依道友你所見,我這研究金屬的,下一步路該通往何方?”
王崎認真思考了幾分鐘,道:“霍道友若是有心,不如研究研究超導現象。”
一般人看到超導現象,大約也就能想到磁懸浮之類的了。了不起也就想到磁約束,想到核聚變。可實際上,超導現象的研究,乃是凝聚態物理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不下於支撐著地球工業文明的半導體研究。
第一百六十三章 超流、超導與凝聚態【續】
所謂“凝聚態”,指的是由大量粒子組成,並且粒子間有很強的相互作用的系統。自然界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凝聚態物質。低溫下的超流態,超導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磁介質中的鐵磁態,反鐵磁態等,也都是凝聚態。
在地球,所謂的“凝聚態物理學”,就是研究由大量微觀粒子組成的凝聚態物質的微觀結構、粒子間的相互作用、運動規律及其物質性質與應用的科學。
在地球上,凝聚態物理學起源於19世紀固體物理學和低溫物理學。它是以固體物理學為主幹,進一步拓寬研究物件,深化研究層次形成的學科。其研究的層次,包括宏觀、介觀到微觀;其研究的物質維數,包括三維、低維和分數維;其研究的結構,週期到非週期和準週期,完整到不完整和近完整;其研究的外界環境,從常規條件到極端條件和多種極端條件交叉作用……
只不過,凝聚態這門學科同樣很年輕。雖然早在二戰之前,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就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概念了,但是直到1984年,這個學科才算完整的建立。聲子場論、低溫超導的BCS理論、半導體理論乃至於讓金屬從良導體變成絕緣體的“莫特轉變”……
這一個又一個的發現,都使得科學家開始對“相變”的相關問題重視起來。固態物理逐漸與微觀領域的一些研究聯絡在一起,形成了現在的凝聚態物理。
而二者過程,又可以看做量子場論走出量子物理學領域、逐漸滲透到其他學科方方面面的過程。
而超導和超流,又是這一過程當中相當重要的一步。
所謂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是一種特殊的物態。在這個物態當中,數個原子聚合在一起,如同一個粒子一般受到種種相互作用。簡單來說,它可以視作“多粒子的疊加態”——也就是“宏觀疊加態”的一種。
當然,這個“宏觀”也是相對而言的。
超流體是現象性的,本質上是量子統計現象,也是一種凝聚行為。
而超導體,則可以看做晶體內部電子組成的、不與晶格產生相互作用的凝聚態。可以這麼想象這個畫面——有無數的積木搭建成了一個網格狀的框架,而這個框架內部,有水流動。積木搭成的框架,幾乎不能對水造成什麼阻礙——這就是超導體的秘密。【當然,侷限玻色子為基礎的低溫超導。高溫超導的現象和低溫超導類似,但是原理迥異】
可以這麼說,低溫超導,就是一種特殊的超流,是電子的超流。
但遺憾的是,超流現象,至今依舊沒有一個很好的理論能夠解釋。反倒是超導,有許多的理論、模型。
當然在現在這個階段,無論是超導體還是超流體的研究,都是對凝聚態物理的促進。
王崎這句話,確實可以看做是“指路”了。和超流體不同,超導體是肯定能夠成為仙道的熱門研究方向的。別的不說,光是超導理論對天歌體系一系列電磁法術的增益,就能夠讓歸一盟的許多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