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看到這樣?

96儒教三千年的人卻無動於衷,視而不見,就不能被稱為君子。

與此相關,《論語?顏淵》中寫道: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成”,完成之意,在此有援助完成之意。通常指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壞別人的事,而小人卻與之完全相反。“不成”不僅是不援助之意,還有故意妨害之意。

該句也對君子和小人做了對比。小人與君子正好相反,通常會妨害人實現美好的願望,而且還會幫助壞人做壞事。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是《論語?衛靈公》中的名句。所謂“舉人”指起用、提拔。君子不因為別人的話說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為別人的品德不好就否定他的話——強調了要打破固定觀念。從“舉人”的角度來看,此處提到的“君子”多指統治者。

該篇中以“君子”開頭的句式較多。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以義作為根本,用禮加以推行,用謙遜的語言來表達,用誠實的態度來完成,這就是君子了。)——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只憂愁自己沒有才能,不憂愁別人不瞭解自己。)——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君子憂慮身死之後而名實不相稱。)——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依靠自己,小人依靠別人。)——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君子自重而不與別?

第五章 思變之道9797人爭執,合群而不結黨營私。)以上各句根據具體情況,多角度地對“君子”一詞作出了詮釋。世上有無數情況,不可能一一列舉。但是透過以上描述,便可以勾勒出君子的輪廓了。《論語?陽貨》記載: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子路是孔子所有門弟子中最勇敢的人物。孔子很喜歡他的性情,但同時也擔心他會魯莽行事。

性情直爽、充滿自信的子路問:“君子崇尚勇敢嗎?”自然希望可以得到孔子肯定的回答。

孔子深知子路的短處,便警告他,君子只有勇敢而沒有義就會惹亂子,小人只有勇敢而沒有義就會成為強盜。

對於像子路這樣的人,孔子便對君子如何發揮勇敢作出瞭解答。

由此看來,儒家的說教,至少從孔子本人的說教來看,是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多處事例都可以證明這一點。

從訓詁到哲學(1)

以上講述了儒家從多個角度,對“君子”進行了闡述說明。下面以“仁”為例,作相同考察。《論語》中有百餘處言及“仁”。

樊遲,比孔子小三十六歲,是一個喜歡提問的門人。《論語》中“樊遲問仁”曾出現過三次。孔子對此的作答如下:

A 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平常在家規規矩矩,辦事嚴肅認真,待人忠心誠意。即?

98儒教三千年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棄。)B子曰:“仁者先難而後獲, 可謂仁矣。”(有仁德的人艱苦努力在前,獲取在後,做到這些,便為仁了。)C 子曰:“愛人。”(仁即為愛人。)以上是孔子對同一人三次問及仁時作出的回答。對B作出的解釋源於古注。新注的解釋為:吃苦在先,享樂在後。古注的意思是,要想實現目標不要選擇容易的方式。而新注的意思是說,要把困難放在前面,把享樂放在後面。

關於樊遲,在別處提到過“樊遲御”,據此可以推斷該人為孔子的馬車車伕。據說該人貪圖安易,追求物質利益。《論語?雍也》中,樊遲在問仁之前,問到了“知”。孔子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