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無禁止即可為?律法條目林林總總,怎麼可能將官員的一切行為全都囊括在內?若是法無禁止即可為,各級官吏都能巧立名目盤剝百姓,那還不反天了?”
方士用還是不服,說道:“陛下!天子與士大夫治天下,這是自古以來的傳統……”
楚歌冷然道:“朕非與士大夫治天下,而是用士大夫治天下!士大夫治不了天下,朕既能自己治天下,也能用別的人來治天下!”
方士用不由得愕然,許久之後才震驚道:“陛下此言,與獨夫何異?”
楚歌有些失望地微微搖頭:“拖下去!
“傳旨,與空印案有涉的官員,主印官斬首,副印官杖刑流放!”
塵埃落定之後,一系列畫面如同走馬燈一樣在楚歌的面前呈現。
數百名官員被問斬,還有數百名官員被杖責、流放。
方士用也在杖責、流放的官員之中。
而這其中有不少被捲入空印案的官員確實沒有太多的貪汙行為,以古代的道德標準來看算得上是好官。比如那個方士用。
支援方士用的人不少,可以預見的是,為來必然還會有很多文人為方士用鳴冤,將空印案定為一樁冤案。
但對於楚歌或者是真正的盛太祖而言,都不再重要了。
在楚歌面前,出現一行字跡。
【大盛朝國祚:二百八十年】
看到這行字跡,楚歌臉上總算是浮現出一些笑容。
有效!
相比歷史上真實的國祚,稍微延長了那麼一丟丟。
雖然延長得很有限,但也總算是延長了。
之前南北榜案的時候,楚歌也盡力進行了一番操作,但大盛朝的國祚一點都沒有增加。
幾次明知故犯地搞出錯誤操作,國祚的反應也很真實,直接腰斬了。
這說明,他的那些自以為有用的操作都是細枝末節,對延長國祚這件事情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而這次的情況有所不同。
楚歌對空印案整體的處置方式還是與盛太祖當年的處置方式差不多,但做出了一些細節上的調整。這或許就是國祚稍微有一點點延長的關鍵。
“我制定了一個耗羨歸公的策略,這個策略相比於盛太祖時的計稅方式顯然是有一些進步的。但再好的策略,到了一百多年後肯定也會逐漸變形。
“此外,我跟方士用的這番對話,應該也會有一定影響。
“因為我此時代表盛太祖說的這番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盛太祖的治國思想,這會影響後代皇帝的治國理念。
“雖然還是免不了會出昏君,但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應該能稍微延長一點點國祚。
“看起來,皇帝這個身份的扮演確實與我想的差不多。
“如何處理這些案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理清大盛朝初年的朝堂局勢,想清楚盛太祖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然後再根據此時的具體情況去解答。
“如果我沒能想清楚這一點,那麼在反駁方士用的時候,早就已經詞窮。
“如果無法說服方士用,自然意味著盛太祖的治國理念不夠清晰,最後的國祚肯定也會大幅減少。”
楚歌一番分析,越發篤定自己的想法。
他與方士用的一番爭論,其實核心問題只有兩個。
第一個是,皇帝是否對基層的情況足夠了解。如果不瞭解,那就很容易會被官員忽悠。就比如方士用說的“往返動輒期年”的事情,如果皇帝不知道這些地方到京師實際上只需要不到一個月,那就很容易會被繞進去,只能用官吏們傾向的方式去辦。
官吏們確實省事了,但久而久之,這種“省事”的背後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