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的第二次行動,也以失敗而告終。
在第一階段較為柔和的互挖牆腳之後,太子和齊王已經意識到了己方的劣勢,所以他們改變了策略。
從這兩次行動來看,似乎他們都失敗了。
梁高祖沒有對秦王問罪,尉遲敬德也沒有被刺殺。
但實際上,太子和齊王的計謀已經奏效了,因為他們已經在梁高祖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很快,這顆種子就會生根發芽。
不久之後,太子和齊王再度出招,這次,他們仍舊在針對尉遲敬德,只不過手段變成了誣告。
尉遲敬德果然被梁高祖下獄,秦王到殿上苦苦哀求,才好不容易將尉遲敬德給撈了出來。
雖然在秦王的努力運作之下,尉遲敬德被撈了出來,但這已經釋放出一個極其不好的訊號。
或許下一次,秦王府中的其他功臣,就沒有這樣的好運了。
隨著無數光點閃爍,來自北方的軍報被送入皇宮,又接連被太子、秦王和齊王得知。
兩條至關重要的訊息,開始攪動局勢。
第一條是,太白經天。
也就是說,太白金星在大白天出現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
太史令上奏說「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
第二條則是突厥人開始突入邊塞、包圍烏城。
而這兩件事情,也共同構成了玄武門之變的導火索,雙方的矛盾瞬間變得白熱化。
其實在之前的過程中,李鴻運的視野中還發生了很多的事情,但他畢竟精力有限,只能關注一部分。
而此時,這兩件大事幾乎攪動了整個長安城的局勢,他即便是想忽視也不可能了。
以現代人的視角來看,太白經天這種單純的天象問題,與突厥入侵的影響力不是同一個檔次的,畢竟一個是正常的天象執行,虛無縹緲、不會對現實造成影響,而另一個則是實打實的邊患。
但在當時的人看來,前者顯然比後者要嚴重多了。
因為古人都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認為天象往往預示著一些重大的事件。
當一個事情從皇帝到百姓全都深信不疑的時候,那麼即便它是虛無縹緲的,影響力也會超越許多現實中真實發生的事情。
而太史令的這番上奏,幾乎是直接給太子遞過來一把刀。
對秦王而言,「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的這番說辭,可以說是暗含殺機,一不小心就要出大事。
至於這件事情為什麼如此嚴重,因為這個天象實在是太過巧合。
太白經天,在古人看來這是要爆發大事件或者當權者更迭的先兆。古代就有「太白經天,天下革,民更王,是為亂紀,人民流亡。晝見與日爭明,強國弱,小國強,女主昌」的說法。
而更糟糕的是,這次太白經天,太白金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正好對應秦地。
古代的天文學說將二十八星宿與整個華夏大地的地域一一對應起來,成為天人感應學說的有力輔左。
比如,「們參歷井仰脅息」,和「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這樣的詩句,都是用天上的星宿來指代地下的方位。
而太白經天這一天象出現,又正好出現在對應秦地的位置,那麼這種天象的結論在神秘學中就相當明確了:秦王當有天下。
嚴格從天人感應學說的角度來看,太史令的這番推斷有理有據,基本上沒有任何反駁的餘地。
太白經天意味著王朝更迭、強國弱、小國強。梁高祖作為皇帝當然是強勢的一方,那麼是誰要對他取而代之呢?
太白金星又出現在對應秦地的位置,這就不言自明瞭。
而梁高祖在聽到這個說辭的時候,他的怒不可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