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雖然心裡有一絲對未知的忐忑,但還是悄悄自我揶揄,依山傍水空氣好,到時肯定特舒服。

兩天的舟車勞頓,我們集體從北京來到陝西漢中,可這還不是最後目的地。四輛陝飛專用大巴載著180個心中充滿了疑慮和期待的大學生駛向郊區。

而一路的風景,農田、水稻、荷花、玉米、桔子樹、還有池塘,簡直跟南方如出一轍嘛。按我的想象,陝西農村應該是一番與此截然相反的格局,不應該有如此的豐富和清秀。這時,老師說實習具體地點在城固縣,地處陝南、北鄰秦嶺、南靠巴山、中繞漢水,地理位置已經很偏南了。突然有股強烈的親切感,因為我的家就在中國南方。

一小時後,從寬敞平坦的漢中平原來到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帶,天氣異常炎熱,溫度高,太陽烈,真的很南方。

這裡大致掃眼過去,感覺就像一個鄉鎮,很小,很窄,一條蜿蜒的馬路串著零零散散的居民房,還有星星點點的小買賣鋪半敞半合,一切組合起來比較擁擠但簡潔獨立。不同的是,這裡四面被山環繞著,顯得與世無爭,當地居民從路邊走過,神情都很悠然。

一切都置辦完畢,在宿舍沉沉地睡了一下午。我們住在山頂,一條陡峭的石梯與路面交成120度角,順著坡斜躥上去,撥開兩邊的植被和農作物,抵達制高點,一座寬敞的小院落在眼前一亮,院內有一排平房,這就是我們的臨時寓所。很清靜,很躲閃,躲在山頂,閃於高處,卻自有一番天地,這種感覺棒極了。

很想為這次實習寫點東西,因為我們正式的實習任務只佔很少一部分時間,而且都屬於涉密性質的。那乾脆寫點生活方面的小感觸吧,依舊是不變的話題:吃!

第一頓飯是大家共同吃的,一口菜入嘴,一勺米飯下肚,感覺很舒服。憑我多年對“吃”的極端敏感,我能幾秒鐘內辨出這菜的口味竟有南方特點,一點不像北方菜。一直不怎麼習慣北方菜,沒想到漢中菜與我想象中陝西省那天然應該具有的“北方血統”迥異,還很有我在自家的感覺,因此興奮之餘倍有食慾。吃飯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但它的合胃口程度直接關係到一個人心情曲線的走勢。現在有這等好事,教我怎能不以久旱逢甘露般的姿態唱高調呢?

接下來,吃飯便不統一了,集體用餐很難實現,一頓一頓全需要我們自己解決。很多當地居民都在自家門口開了小館子。

我選了家最近的,就在階梯腳下的路邊。這裡麵食豐富,有炸醬麵、哨子面、油潑面、西紅柿雞蛋麵……但我向來不愛吃麵;就點了米飯和炒菜。菜的份量足,炒出來成色新鮮,菜狀很分明,菜汁很清爽,油都滲進去了,熱氣騰騰的挺入味兒。不像北方菜,無論葷素都要用雜七雜八的粉勾芡,菜湯菜水全變成了菜糊,整盤黏黏巴巴的,拖泥帶水。什麼魚香茄子、京醬肉絲、宮爆雞丁等等,夾起一塊菜,上面斑斑點點附著一層漿似的東西,很容易讓我有負面聯想,相當不講究喲。

而這裡的菜,一點不花哨,樸素得不能再樸素,無非都是一些當地瓜果時蔬,放入蔥、姜、蒜、肉絲、肉片那麼一炒,清水是整個過程的主心骨,用油用料全憑居民們的生活經驗。關鍵是他們有別於食堂把食客當作特定人群對待,大鍋大鍋胡攪蠻纏的程式化風格,而是像做給自家人吃一樣一鍋一鏟紮紮實實地完成,並很自然地融入了這幫過日子普通百姓對口味的選擇和飲食習慣,擺在面前就是一道道家常菜。所以,即便簡單也能對映出民間特色和當地菜的平均水準,不會差到哪兒去。相反,還更實在,更耐吃。

為了離別的紀念(2)

我愛吃青椒炒肉、蒜薹炒肉、菜花炒肉、山藥炒肉、豆角炒肉、香菇炒肉、芹菜炒肉、西葫蘆炒肉、苦瓜炒肉、紅燒茄子、紅燒豆腐、西紅柿炒雞蛋、韭菜炒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