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王不服從,他們就會派兵來攻打。同時,蜀國也會順流而下乘機進取,這樣的話,江南之地就不再是大王的了。如果大王認為我說的話不對,我就在大王面前自殺,以斷絕說客的名聲。”說完,他就撩起衣服走下大殿,向油鼎跳去。孫權急忙命令阻止他,並請他進入後宮,用上賓的禮節對待他。孫權說:“先生的話,正合我的心意。我現在想和蜀主聯合,先生願意為我介紹嗎?”鄧芝說:“剛才想要烹煮我的是大王您,現在想要派遣我的也是大王您。大王您自己還猶豫不決,怎麼能取信於別人呢?”孫權說:“我的主意已經決定了,先生不要再懷疑。”
於是,吳王孫權留住鄧芝,又召集很多官員商議說:“我掌管江南八十一州,還有荊楚之地,反而不如西蜀這個偏僻的地方嗎?蜀國有鄧芝,不辱沒他的君主,而我們吳國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到蜀國去表達我的心意。”忽然,有一個人站出來說:“我願意作為使者去蜀國。”大家一看,這個人是吳郡吳縣人,姓張名溫,字惠恕,現在是中郎將。孫權說:“恐怕你到了蜀國見到諸葛亮,不能傳達我的心意。”張溫說:“諸葛亮也是人而已,我為什麼要怕他呢?”孫權非常高興,重重地賞賜了張溫,讓他和鄧芝一起入川去通好。
鄧芝走後,諸葛亮上奏後主劉禪說:“鄧芝這次去,事情一定能夠成功。吳地有很多賢能的人,一定會有人來答禮。陛下應該以禮相待,讓他們回吳國去,以便結成友好聯盟。如果和吳國通好,魏國就不敢對蜀國用兵了。吳、魏兩國安定下來後,我就可以征討南方,平定各少數民族的叛亂,然後再圖謀魏國。魏國削弱了,東吳也就不能長久存在,這樣就可以恢復漢朝的統一大業了。”劉禪表示同意。
不久,就有報告說東吳派遣張溫和鄧芝入川答禮。劉禪召集文武百官在宮廷的臺階上迎接他們,並讓鄧芝和張溫進入大殿。張溫自以為很了不起,昂首挺胸地走上大殿,向劉禪行禮。劉禪賜給他錦墩,讓他坐在大殿的左邊,並設御宴招待他。劉禪只是以禮相待而已,並沒有過多的熱情。宴會結束後,百官送張溫到賓館休息。
第二天,諸葛亮設宴招待張溫。諸葛亮對張溫說:“先帝在世的時候和吳國不睦,現在已經去世了。當今皇上非常仰慕吳王,想要拋棄舊怨,永遠結成友好聯盟,合力攻破魏國。希望大夫您回去後能夠善言回奏。”張溫答應了。酒喝到一半的時候,張溫開始有些得意忘形,露出了傲慢的神態。
又過了一天,劉禪將金帛賜給張溫作為禮物,並在城南的郵亭上設宴為他送行。諸葛亮也殷勤地勸酒。正在大家喝酒的時候,忽然有一個人乘著酒興闖了進來,昂首挺胸地長揖了一下就入席坐下了。張溫感到很奇怪就問諸葛亮:“這個人是誰呀?”諸葛亮回答說:“他姓秦名宓字子敕現在是益州的學士。”張溫笑著說:“他名叫學士不知道他胸中曾經‘學事’沒有?”秦宓正色回答說:“蜀中的三尺小童都還在上學呢何況是我呢?”張溫說:“那麼請問你學過些什麼呢?”秦宓回答說:“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所不通;古今的興衰變化聖賢的經典傳記無所不覽。”張溫笑著說:“你既然說了這麼大的話那麼我就以天來問你天有頭嗎?”秦宓說:“有頭。”張溫問:“頭在哪裡?”秦宓說:“在西方。《詩經》上說:‘乃眷西顧。’由此推斷頭在西方。”張溫又問:“天有耳朵嗎?”秦宓回答說:“天雖然高高在上但是能聽到下面的聲音。《詩經》上說:‘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如果沒有耳朵怎麼能聽到聲音呢?”張溫又問:“天有腳嗎?”秦宓說:“有腳。《詩經》上說:‘天步艱難。’如果沒有腳怎麼能走路呢?”張溫又問:“天有姓氏嗎?”秦宓說:“怎麼能沒有姓氏呢!”張溫問:“姓什麼?”秦宓回答說:“姓劉。”張溫問:“你怎麼知道的?”秦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