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部分

是這種泥?”

劉青看那泥的顏色跟她後世見過的紫砂壺顏色極為相近,接過手來捏了捏,道:“是了。不過這泥不夠細,還要淘一淘,淘得越細膩越好。嗯,哪位師傅最為靈巧而且為人比較可靠老實?”

“那邊那位張師傅。”黎管事指了指一位忙碌的老人。

劉青走過去,跟張師傅寒喧了幾句,便道:“我有一種製茶壺的手藝,不像製陶一樣用轉盤,而是要打身筒,我想請張師傅你試著做做看。”

“是。要如何做,公子請講。”

劉青想了想道:“先把泥捶敲成厚薄均勻的泥片,再進行黏連。然後用手扶託內壁,用木拍子拍打它外壁的上段,邊拍邊轉。筒口就會漸漸內收,再將準備好的圓形泥片黏上,上半部分就成形了。下半部分做法一樣。”

張師傅細細地聽了,默默地在心裡記憶了一遍,笑道:“那小人便試試。”

“好。”劉青跟著黎管事回到屋裡坐下喝茶。

其實無論是這紫砂壺的製作還是一些茶的炒制,劉青都只知道一個大概,具體的細節和創造大部分還得靠這些師傅慢慢摸索。為了讓這些師傅有信心,她從來都是一付自信而又高深的樣子。而她所指引的創作方向總是正確的,所以卓然的成果出來後,那些師傅們對她只有更為信服。

“黎管事,這紫砂壺的製作方法你還得想辦法保密。最好安排幾位你能把握得住的人去專做此事,還可安排幾個學徒跟著。壺製出來之後,咱們再進行一下篩選,挑出幾位好的,把他們培養成制壺大家,到時可以在壺底印上他們的名款,這壺是要賣大價錢的。所以這窯場如何管理,還有勞黎管事多費些心。”

黎管事立起來仔細聽了,拱手道:“這事是小人的本份。公子放心,小人一定會盡力做好。”

“有勞。”看著黎管事也跟林掌櫃一樣精明能幹的樣子,劉青很是感慨。要想做一番事業。沒有人才的儲備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沒有陸家這些可靠的人才,她縱有萬般本事,怕也做不成幾件——這古代可沒有智慧財產權這一說。現在可好,她只需把製作方法教下去,把關鍵的運作模式講清楚,就什麼都不用她操心了。

過了兩日,劉青看著現代時見過的紫砂壺慢慢在張師傅的雙手中誕生,心情卻有些複雜。在歷史上,這紫砂壺還要過一百年才會在這世間發揚光大。現在她這一提前,最對不起的就是傳說是紫砂壺鼻祖的供春了。

傳說紫砂茶具創造於明代正德年間(1506—1561),根據明人周高起《陽羨茗壺錄》的“創始”篇記載,紫砂壺首創者,相傳是明代宜興金沙寺一個不知名的寺僧,他選紫砂細泥捏成圓形坯胎,加上嘴、柄、蓋,放在窯中燒成。“正始篇”又記載,明代嘉靖、萬曆年間,有一位讀書人在宜興的金沙寺複習迎考,他的書童供春天資聰慧,虛心好學,閒時常幫寺裡的老和尚摶坯制壺。當時寺中有株參天的銀杏樹,盤根錯節,樹瘤多姿,供春朝夕觀賞,摹擬樹瘤,捏製了一個樹瘤壺,造型獨特,生動異常。老和尚見了,拍案叫絕。便把平生制壺技藝傾囊相授,使他最終成為著名的制壺大師。供春在實踐中逐漸改變了單純用手捏的形式,改用木板旋泥配合竹刀使用,使砂壺質地較薄而又堅硬。

當時文人們對於奇石有種獨特的審美,他們認為“醜極”就是“美極”,如果一塊石頭達到了“瘦、漏、透、皺”的程度,這就是一塊美石。當時供春這把樹瘤壺非常古樸可愛,很合文人的意,於是這種仿照自然形態的紫砂壺一下子出了名,人們都叫它供春壺。由於身份原因,供春結交的都是一些讀書人,文人愛喝茶,大家在一起談論文學時品茶聊天,所以供春壺在文人中一下傳播開了。因為供春對紫砂壺有推廣作用,故而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