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頁

「多謝師爺。」蘇昊又忙著向方孟縉施禮。

「好吧,此事來日再議。當下,打井之事更為重要,事不宜遲,我這就帶你去龍光書院。書院新來的教諭吳之誠是個老夫子,可是不太好說話的。」方孟縉站起身來說道。

第026章 龍光書院

豐城的縣學名叫龍光書院,位於縣衙以東,靠近東門的地方。

書院早在宋代就已經頗具規模了,據考證,書院中的文廟建於南宋紹興12年,也就是公元1142年。這座文廟一直儲存到21世紀仍然矗立不倒,不過,在某個特殊年代裡,它曾被改造成豐城中學的學生宿舍,廟頂的琉璃瓦也被揭走蓋了豐城中學的廁所,這就是後話了。

書院得名龍光,這兩個字也是很有來歷的。初唐才子王勃撰的《滕王閣序》中,有「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一句,其中的龍光,便是指代豐城。

相傳在西晉年間,重臣張華夜觀天象,注意到鬥牛之間常有紫氣閃現,豫章人雷煥告訴他說,這是地下的寶劍所散發出來的龍光,來自於一個名叫豐城的地方。張華遂補雷煥為豐城縣令,雷煥上任後,果然在縣衙的監室下掘出一個石函,內藏雙劍,一名龍泉,一名太阿。這便是龍光射牛鬥這一典故的來歷。

歲月荏苒,昔日的傳說已經無從考證,但在龍光書院裡,有一小亭,名喚劍匣亭。亭中供著一塊四五尺長、上有凹槽的大麻石,據說那就是當年雷煥挖出來的石函,兩把寶劍就是藏在那凹槽之中的。

龍光書院佔地近百畝,一進門就是前面說的那座宋代文廟,文廟兩旁有左廡、右廡、設衣亭、規戒堂等,再往後是六經樓,也就是當年的圖書館了。講堂位於文廟的東邊,再往裡,還有讀書室和會膳堂等建築,與後世的一座小規模學院也差不多少了。

書院內綠樹成蔭、百花飄香,倒的確是一個修心養性的好去處,就是不知道有多少才子能夠有閒情逸緻來體驗這美好的環境了。

蘇昊到龍光書院來過的次數不少,從前書院的教諭叫顧可耕,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夫子。蘇昊每次過來向他請教,他總能給蘇昊一些指點,不過,鑑於蘇昊的天資平平,這種指點能夠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

顧可耕在年初的時候離開了,那之後蘇昊也沒再來過書院,所以並不認識方孟縉所說的新任教諭吳之誠。據方孟縉對蘇昊介紹說,這個吳之誠是個非常博學的大儒,只是學問大了,脾氣也大,據說對於他看不上的人,是從來都不客氣的,書院裡有不少腦子跟不上的學生屢屢被他訓得狗血淋頭。

方孟縉、蘇昊二人離開縣衙,步行十分鐘來到了書院。方孟縉是書院的常客,守門的雜役見到他,連忙行禮,告訴方孟縉說吳之誠此時正在講堂給學生們講課,讓方孟縉和蘇昊二人先到左廡去休息一下。

「不必了,吳先生的課,一向是精妙絕倫的,有此機會,我豈能不去旁聽。」

方孟縉說著,便帶領蘇昊往講堂而去。來到講堂門外,便聽見屋裡有人在鏗鏘有力地講解著文章之道。方孟縉不敢打擾,便拉著蘇昊站在窗外聽課,一邊聽,一邊還小聲地稱讚著。

蘇昊也側著耳朵聽吳之誠講課,從一個明朝秀才的角度來看,吳之誠的課的確講得挺精彩的,旁徵博引,一段段聖賢文章信手拈來,毫無生硬的感覺。但如今這個蘇昊對於這樣的東西已經沒有太多興趣了,在他看來,一個道理是真是假,是好是壞,並不取決於古聖先賢如何說,那種連放個屁都要去論證一下「子曰」的事情,除了浪費時間,沒有任何價值。

「窗外可有雅客?」吳之誠在屋裡講得正來勁,忽然見到窗外人影晃動,便高喊了一聲。

方孟縉呵呵笑著,走到門邊,向吳之誠施禮道:「是方某聞得日謙先生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