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竟敢以亂石充玉欺騙我!”緊接著他命令刀斧手砍掉了和氏的左腳。和氏忍痛含冤離去。

厲王死了以後,武王繼位。和氏帶著那塊璞進宮去獻武王。武王也找了玉匠鑑定那塊璞。玉匠仍然說它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和氏因此又慘遭與第一次獻璞相同的災禍,被武王命人砍掉了右腳。

武王死了以後,文王繼位。和氏來到楚山腳下,抱著那塊璞痛哭起來。一連三天三夜,和氏把淚水哭幹了,又從眼裡哭出血來。附近的村民和過路的行人見此情景都感到悲愴。這件事很快被文王知道了。他派人到楚山察看情況。那差官見了和氏以後問道:“天下受砍腳之刑的人很多,為什麼唯獨你長期悲痛不已呢?”和氏回答說:“我並不是因為腳被砍斷才這樣悲痛,我痛心的是一塊寶玉被人說成是普通的石頭;一個忠心耿耿的人被說成是騙子。”

文王聽了差官的彙報以後,覺得有驗證和氏的“璞中有玉”之說的必要,所以令玉匠用鑿子把璞的表層敲掉。果然像和氏所說的那樣,裡面露出了寶玉。文王又命玉匠把玉石雕琢成璧,並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和氏璧”,用以昭示和氏的膽識與忠貞。

這一故事的主人翁和氏,是一個有才幹、有忠心的人。他在兩次獻璞都遭受砍腳冤刑以後,仍在楚山下大哭三日以鳴其冤,體現了他為堅持真理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頑強精神,“美玉就是美玉,而不是石頭。”他的忠誠和執著實在是令人感動。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妄者壽。

筆者字面理解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瞭解別人的人就是明智,瞭解自己的人才是聰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戰勝別人的只是武夫,戰勝自己的弱點才是強者。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知到滿足的人受用不完,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人才是遠大志向。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妄者壽。

守道不失的人能夠長治安定。死得其所的人才是長壽。

筆者感悟

老子列舉了:知人善任者“智”;自知之明者“明”;匹夫之勇者“力”;反求諸己“強”;知足常樂者“富”;自強不息者“志”;持之以恆者“久”;死得其所者“壽”,這些為人準則對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影響深遠。

思想道德修養:是指人們按照一定社會或一定階段的思想道德要求,在個人品質情操方面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我國的思想道德修養是由傳統道德教育發展的,符合社會進步的道德準繩。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儒家學說裡得到了良好的體現。古人把為人處事的經驗和教訓,總結為人處事的準則,流傳並且教育後代,使大家以同一種規則準則要求自己,衡量別人,慢慢形成了所謂的道德標準。這種確定下來的標準,絕大多數仍然符合現在社會的要求,甚至更加需要。提高新青年的思想道德修養,就必須接受、傳承這些教育。明白這些道理,不是把他們當作封建殘留的腐朽文化而予以摒棄。

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是傳統道德最濃縮的精華所在,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妄者壽。”這些都是現在社會最需要的道德品質。不論是在商業交往,還是社會交際,這些品德都是一個人能否成功,得到社會肯定的法寶,也是一個人作出判斷的堅定依據。也就是做人的準則。

提高傳統道德就要知道傳統道德屬於什麼範疇,傳統道德是依附於傳統文化而存在的,要理解傳統道德的真正含義,就要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