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道行匪淺,忙求教道:“如何說來?”
“倘若我經歷了去年的春花秋月夏風冬雪,便能知道今天春夏秋冬是什麼狀況,什麼景象,也能知道一棵樹什麼時候開花,什麼時候結果,什麼時候落葉。這便是知過去則知未來。”
“高僧說得不錯,可是人的一生有許多春夏秋冬,每個春夏秋冬經歷的事情不一樣,這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老僧將捲起的宣紙用小繩繫住,撫著銀白鬍須說道:“春夏秋冬是小範圍迴圈。倘若你看過頂天雪山,看過奔騰河流,看過萬川入海,看過雷雲風電,便知道水從何處而來,在哪裡匯合,在哪裡流淌,在哪裡歸宿,又如何蒸騰成雲,又如何雲凝成雨。這小小一滴水的迴圈,便如人間輪迴。這是大範圍迴圈。這也是易經中九九歸一的訣竅所在。”
老僧再次拿起毛筆,在硯臺上蘸飽了墨,在新的宣紙上畫了一個圈。
“這些萬物都遵循九九歸一的道理。人在時間上如春夏秋天小輪迴,在運程上如由川入海大輪迴。諸多輪迴組合,便是單個人的人生。”
姥爹似有所悟,忙問道:“莫非高僧已經通曉輪迴奧秘?”
老僧慈悲地笑道:“輪迴也說不上輪迴,通曉也說不上通曉。如面見鏡子一般,在某個節點上,過去即是未來的映照,未來即是過去的重複發生。”
“高僧說得深奧,我才學淺薄,似懂非懂。”姥爹自慚不如道。
老僧返身走出小亭子,說道:“貧僧認為你天資聰敏,博學多知,若不是時運不濟,必是金榜題名,出相入將之才。以你的能力來學這大輪迴小輪迴,只需七日便可通透。”
姥爹聽出他有傳授的意思,喜上眉梢,拱手道:“如果高僧肯教授,那是我的前世修來的福氣!”
老僧站住,側頭道:“這話說得對!剛才我說了,過去即是未來,未來即是過去。你今生能得到我的真傳,正是因為前世修福。”
姥爹急忙跪拜,認其為師。
老僧急忙將他扶起,說道:“師即是徒,徒即是師。切莫跪拜!”
“貧僧法號迷海,你不要叫我師父,叫我迷海則可。”
“是。”姥爹恭恭敬敬道。
於是,姥爹在迷海的菴廬學習大輪迴小輪迴,將遊歷的心思暫且擱置一旁。
過了一天,姥爹發現這迷海和尚非同尋常。這裡既沒有田地,也沒有存糧。姥爹由於遊歷的習慣,進洞之前身上就攜帶了少許乾糧,肚子餓時便吃一些充飢。可迷海和尚這一整天裡不見開火做飯,菴廬裡也不見有鍋碗瓢盆。姥爹沒見他吃過飯。倘若他需要吃飯,吃飯之時必定邀請姥爹同桌才是。倘若他不吃飯,那怎麼在這裡保持生命呢?
姥爹百思不得其解。
姥爹本不想問他這些,可是自己帶進來的乾糧分量實在不夠吃,一天過後,乾糧就所剩無幾。第二天,姥爹便是忍飢挨餓扛過來的。
第三天清晨,老僧在給姥爹講授輪迴概義的時候見姥爹不停地乾嚥口水,不停地舔嘴唇,便問道:“你是不是生病了?”
姥爹擺手道:“不是。”
“既然不是生病,你為什麼臉色這麼難看?渾身這麼不自在?倘若生病的話,我這裡沒有醫藥,那就麻煩了。”老僧的菴廬連鍋碗瓢盆都沒有,更別提醫治病痛的草藥了。
“那高僧您就從來不生病的嗎?”姥爹忍住飢餓問道。
“俗話說,人食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五穀雜糧雖然給人能量,但也給人帶來病痛。我不食五穀雜糧,自然也不會生病了。”老僧撫著銀白鬍須說道。
姥爹終於引出了他想問的問題:“高僧不食五穀?莫非高僧懂得辟穀之術?”
老僧點頭笑道:“辟穀,即是避開五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