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6部分

*的景象所描繪的那樣,財富開始充分湧流,財富的湧流是怎樣一種景象啊。形容財富象泉水一樣從地下向外噴湧而出。在這樣的背景下,道德建設怎樣搞,我們如何去應對,這也是時代發展提出的重大挑戰。這是一個未知的領域,我們不知道會出現什麼樣的道德成就。會幫助我們成功地應對這樣前所未有的挑戰。過去我們主張和欣賞的主導模式是救危扶困式的道德模式,我並不否定這樣做的建設意義,但是一個社會如果永遠停留在這樣的狀態,只能說明這個社會永遠處於貧困狀態,永遠處於貧困狀態的人們,又該由誰來實施救危扶困,就是救危扶困又能幫助那些處於貧困狀態的人們改善多少呢?更應該引起我們反思的是。單純經濟上的貧困並不可怕,它可以成為人類搏擊的純潔地平線,依靠貧困者的努力改變貧困,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貧困,這種精神上的貧困不只是產生對救助的依賴性,更有可能滋生不滿怨恨甚至仇恨。

吳為滔滔不絕的講述。也觸動了阿枚的思緒,多年來她養成了一腦二用甚至一腦三用多用的本領,可以眼看耳聽筆寫嘴裡說著,她最初這樣做也實屬無奈,她不想讓任何講課的老師說她驕傲自大。久而久之,就這樣每堂課她都能坐在那裡邊傾聽老師講課邊思考問題,兩不耽誤。吳為提出的道德模式觸動了她,使她大腦興奮起來,她的腦海中快速回放著少時的景象,現在得到吳為高度重視的道德建設過程,最初卻是出於非常簡單的意圖,現在回想,不貪玩,不惹爸爸媽媽生氣,多看書,讓同學們聽起來會多麼好笑,是啊,道德建設的起步竟然會是如此簡單,膚淺,可笑。她還清楚的記得,爸爸經常提醒她,不能惹媽媽生氣,後來變成了惹誰生氣也不能惹誰生氣的說法,在她剛剛過完三歲生日不久,爸爸帶著戲謔的口吻問她,惹誰生氣也不能惹誰生氣,那兩個誰都是說誰?她乾脆地回答道,知道。她的自律雖然如此簡單,她卻能從奉行中得到爸爸媽媽的讚許。她的同齡人,堅持寫日記的不會少,但象她這樣集中到自律的方向卻極為少見。如同吳為描述的那樣,她的道德體驗是愉悅的,她播種的是道德建設的努力,收穫的是自我完善的喜悅。她漸漸地試圖在原有的條目基礎上增加,或者對原有條目進行修改,結果是每增加一條,或者是對原有的條目找到了更合適的詞彙,尤其是閱讀那些經典受到啟示增加新的條目,都會讓她收穫新的喜悅,有一種成就感相伴而生,道德開發的最初愉悅體驗促使她鼓舞她朝著道德自我完善的方向不斷地努力。參會的同學們也在想,阿枚所做的,有許多他們也都曾經做過,即便沒做過也曾經考慮到了,沒有十條總會有三五條、五六條吧,遺憾的是缺乏堅持。再說了,都以為道德要靠教育,有聖人的勸勉,也要有老師或者英雄模範講啊,誰會想到自己也可以建立起道德規範啊。

吳為稍許停頓了片刻,語氣變得激昂起來,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他接著道,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阿枚同學的自律更加具有時代特色,代表著道德建設的新方向,自律,也要求自覺承擔自律的一切後果,這也是法治和市場經濟走向深入的要求,如果社會個體普遍具有如同阿枚同學這樣的自律意識,在努力豐富知識的同時實現精神富有,社會整體的和諧穩定執行才會有健康堅實的基礎。我們講自主創新,也應該包括道德能力的自主創新。我注意到有的學校暑期給學生布置作業,發給學生自制的愛心存摺,讓學生自己在上面記錄所做的好事家務事,等到學生畢業時再發給學生。有多少同學會在學校老師的督促下堅持按照愛心去做事,並在愛心存摺上堅持記錄下來,學校沒有繼續跟蹤。我想,這樣做不失為德育的一種好的嘗試,但它缺少的是學生自覺,難以堅持經常,很難形成有思想深度、精神高度的成就。阿枚同學提出的自律十條,經過了比較長時間的演變,濃縮了她對道德方面的學習與思考,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