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臺灣大學的青年作家白先勇、王文興、歐陽子、陳若曦、王禎和等會面暢談,又由王禎和陪同到花蓮、屏東,觀看當地的山地舞與民族風俗。
10 月底,賴雅在美國中風。由於身上的前已經不夠回家用了,得知賴雅病情基本穩定,無生命危險後,她又乘飛機到香港,預備賺些錢後再趕回去。
11 月,到香港,努力撰寫的劇本《紅樓夢》未獲透過,為了謀生給香港電懋影業公司編寫改編《南北一家親》、《桃花運》、《人才兩得》等電影劇本。劇本中一些粵語對白系與宋琪合。
本年,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在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書中用專章論述張愛玲,稱她為“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夏志清論述張愛玲的文章由夏濟安在臺北《文學雜誌》發表,引起臺灣學界對張愛玲的關注。
1962 年
3月16日,返回美國,精心照料賴雅。後與丈夫移居華盛頓,把根據好萊塢影片改編的《南北喜相逢》寄到香港。因劇本丟失,未拍攝。
7 月,譯瑪喬麗·勞林斯(Marjorie Rawlings)的《小鹿》改名《鹿苑長春》出版,附“譯後記”。
10 月11日,《南北一家親》在香港上映。王天林導演,雷震與白露明主演。
1963 年
3 月 28 日,在美國的《記者》雜誌上發表英文散文“A Return to the Frontier”(《重回前線》),記這次臺港之行。《美國詩選》(與人合譯)在香港今日世界社出版。張愛玲譯了愛默森5 首詩、梭羅的 3 首詩。《歐文小說選》(與人合譯),在香港今日世界社出版。張愛玲譯了《無頭騎士》一篇小說。
10 月 2 日,劇本《小兒女》在香港首映,王天林導演,雷震與尤敏主演。
開始與夏志清教授通訊,直到1982年共100封。
1964 年
《愛默森文選》(翻譯)在香港今日世界杜出版。分“計劃”、“生活 方式”、“詩”、“人物”、“書信”五章,前有“譯者序”。
4月,申請美國一所大學的教職,需要香港大學出具證明,港大僅只證明她“兩入兩出”,未提她拿過獎學金的事。
7 月24日,劇本《一曲難忘》在香港首映,鍾啟文導演,張揚和葉楓主演。
9 月,劇本《南北喜相逢》在香港首映,王天林導演,雷震與白露明主演。
《美國現代七大小說家》(與人合譯)在臺灣出版。張愛玲譯了辛克榮·路易士、歐納斯特·海明威以及湯姆斯·沃爾芙三位作家的作品。
1965年
本年前後,由於麥卡錫幫助,張愛玲為*編廣播劇,把莫泊桑、詹姆斯、索爾仁尼琴等人的小說改編成廣播劇。長篇小說《怨女》在香港《星島日報》連載;改寫《十八春》為《半生緣》。申請邁阿密大學駐校作家,僱人照料賴雅,後來又將賴雅接到自己身邊。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張愛玲年譜簡編(18)
1966 年
4 月,《怨女》單行本由臺灣皇冠出版社出版。英文版次年在英國出版,名“The Rouge of the North”。是年,開始《海上花》的國語譯註。
6月4日,為追討在港大時所得獎學金的“名分”致函英國駐美使館求助,這是張愛玲和港大最後一次的“溝通”。
本年,印第安納大學比較文學系主辦中西文學關係研討會,張愛玲應邀到會,談香港的電影業情況。並結識莊信正博士。
9月,開始擔任邁阿密大學駐校作家。
196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