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章 年輕的將領

朱翊鈞帶著戚繼光進門便看到一群精壯的青年。

年齡最大的戚昌國也不過二十五歲,最小的劉綎才十八歲,這些名將在後世可謂是極其出名的,只不過如今還沒有嶄露頭角。

所有人看見皇帝都是臉色漲紅,興奮不已。當他們知道皇帝下旨讓他們統領兩萬大軍一個個激動的連續幾天覺都睡不好。

他們背後那些老將也是深感皇恩對著北京三跪九叩,而後奮筆疾書給京城的勳貴大將寫信。

自己孩子這麼小,貿然回去搶奪了軍權定然會被針對。

朱翊鈞不在乎這些,他是皇帝,只負責下令,怎麼做那是他們的事,沒本事擺平那就換一個。

而他們作為利益既得體自然要拉攏一下那些老人和勳貴。

這時候的勳貴其實已經沒有那麼豪橫了,很多都是尸位素餐之輩。

自從土木堡之變後,勳貴的脊樑被打斷了,大明不得已才啟用勳貴之外的將領。

所以勳貴對於這些封疆大吏還是得給面子的,不然有什麼戰事人家都不讓你去,他們去哪撈功勞去。

君臣見禮之後,朱翊鈞一個個拉著他們寒暄更是讓這群熱血漢子血氣上湧。

朱翊鈞亦是心中熱血激昂,這些人算是和他同代的。雙方之間更容易聊到一起。

前世這些人就沒幾個簡單的,比如李如松。

李如松自少驍勇善戰,年少時因為李成梁的恩蔭擔任遼東指揮同知,後擔任過山西、宣府等地的總兵官。

萬曆二十年以提督陝西,平定寧夏哱拜之亂。同年再授中軍都督府僉事,帶著薊、遼、保定、山東等地的軍隊幫助朝鮮抗擊日本。

萬曆二十六年,李如松在與蒙古部落的戰役中陣亡,終年五十歲。明神宗追贈他為少保、寧遠伯,賜諡號\"忠烈\",併為其立祠祭祀 。

劉綎,後人稱為大明戰神,不是明英宗那個戰神。

萬曆年間,考中武狀元,並且跟著他爹劉顯討伐四川九絲蠻。憑藉軍功,出任南京小教場坐營,迎娶了兵部尚書張鏊之女。

萬曆十年,抗擊緬甸,升任雲南副總兵。

萬曆十三年,平定羅雄之亂。

萬曆二十年,抗倭援朝,大敗日軍。

萬曆二十八年參加播州之役(遵義附近),平定楊應龍之亂,授臨洮總兵官(甘肅省定西市)。

萬曆四十六年授左都督府僉書,抗擊努爾哈赤的軍隊。在薩爾滸之戰遇到傻逼隊友以身殉國,皇帝追封他為少保。

還有馬林,後人評價他們是明朝楊家將,他爹馬芳 兄弟 馬炯 馬爌 馬彪都是牛逼普拉斯的猛人,此次想必也被他爹安排帶著過來了,畢竟冷兵器時代打仗自家人才是最放心的。

這些絕世猛將如今匯聚在自己身邊不單是因為他們武略,還有一些政治意義。

如今的地方軍閥還未開始成型,可是如果按照原來的軌跡這些將領一定會形成各自的軍閥勢力。

如今將他們的嫡子召來身邊,再找個由頭讓他們把家安在北京這樣就會好的多。

按照朱翊鈞的想法,全國的軍隊以後所有的兵符都會以師的規模被朱翊鈞抓在手裡。

軍權就是君權,這必須緊緊的抓在皇帝手中,就是那些軍長都無權私自調動。

而且軍隊的將帥需要有完整的繼承,如今這些老將都老了。

壯年中的將領基本上沒有誰能夠有他們這樣的威望,不管接手哪隻軍隊都能發揮最大的戰力,只能寄希望於這些小將的培養。

最後朱翊鈞給他們簡單交代幾句後嚴肅的對他們說道“你們回去之後暫時安定軍心,諸位的部將也都會由兵部和都督府那邊配置齊全。

朕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