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只有那遠在中部的襄陽王送了百車糧食來救命,而那些米卻已所剩無幾。如今只望聖上救我漓州百姓一命,朝廷救濟早日到來。”
夜千痕與良華出了世子府,看著蕭條衰敗的漓州不僅悲從中來,良華咬牙道:“沅姝定不願看到百姓受苦,她定不會袖手旁觀,漓州的百姓亦是大遂的百姓,她不會不管,師傅,我們去盛都,見沅姝,沅姝一定有辦法,你覺得如何?”
漓州子民也是大遂的子民,這點毋庸置疑,帝王再冷酷無情,定也不會冷眼看著自己的子民流離失所,只道:
“且再等些時日,相比朝廷的救援已在途中,只因連日雨勢壞了官道,行程拖延了下來。我們不如在帝都來人前做點別的……”
良華不明,然而又聽夜千痕附耳詳細說了計劃,當即點頭,即刻二人不再停留往城外奔去。
原來夜千痕的計策便是向鄰郡的豪紳‘借’,一時間咸陽與晉陽城內盜賊‘猖獗’,無論城內如何嚴防死守,大戶人家的銀庫都無一破例被人光顧。
然而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十日之後朝廷的救援依然未到,夜千痕與良華決定北上。
在快馬加鞭到達帝都時已經又是大半月後,直嘆天下蒼生現象環生,漓州百姓流離失所,而帝都卻依然紙醉金迷。入了帝都當日良華便以國舅的身份入宮,然而二人卻被安排在宮內未曾與帝王、帝妃相見,問宮人皆閉口不言。如今投門無路,再急也沒有辦法。
在二人到帝都第五日時盛絕見了良華,良華性子急話又直,在帝王面前同樣直呼帝妃名諱,盛絕本欲以禮相待,終在良華第三次直呼帝妃名諱之時轉身離去。
帝王離開,良華愣了半晌,沒覺得哪裡不對了,這漓州水患之事還未說清楚,如何能走?欲闖禁軍,卻被禁軍扔出了宮牆。
夜千痕與良華在帝都逗留,最後投了貼拜見張尚書,也就是清月、清月之父。據聞太師大人剛正不阿,一心為國為民,是大遂少有能盡忠直諫的大臣。
張尚書接到投名帖卻有幾分疑惑,襄陽王府的世子如何將投名帖送到他這尚書府來了?卻還是揣著猜測之心接見了良華二人,張尚書見良華小小年紀卻身繫於民,實在難得,便留二人在府上用飯,又將朝廷之事相告。
原來這漓州水患剛起聖上便已下了救援聖旨,南下治水的欽差大人乃太師的學生,朝廷糧餉早已分派下去,若他們離開漓州之時還未曾見盛都之人,那定然是在路上耽擱了,這雨季裡即便官道也不方便趕路,更何況又運了那麼多糧食。
二人一聽,這才放下心來,那張尚書見良華二人神色終於放鬆下來,便又道:
“當今聖上是為明君,定然不會有置他的子民於不顧之理。”
良華突然問道:“大人可否知道家姐沅姝在帝宮如何?可過得還如意?”
張尚書面色一凜,瞧得良華心下駭然,難道沅姝出什麼事了?然,繼而卻聽得張尚書道:“即便三公子乃帝妃家人帝妃名諱也萬不可直呼,這可是以下犯上的大罪,輕則收押,重則殺頭呀!”
良華張了張嘴,有如此嚴重?可他一直是這麼喊的,難道要他改口麼?
“是,多謝大人提點,晚輩謹記。”良華恭敬回道,再問,“請問大人,帝妃娘娘在宮中可安好?為何君上不讓晚輩見她?”
張尚書皺眉,君王為何不讓帝妃娘與孃家親人見面他自然不得而知,想來是君王有君王的考慮,頓了頓,道:“帝妃娘娘身居後宮頗得君王恩澤,君上未曾令你們相見定有原因,二位莫要多想。”
夜千痕二人從尚書府出來又沒了目的,漓州之事暫且告一段落,良華見不到奚鈺心中頗為煩悶,夜千痕忽而想起一人來,便帶著良華去樓外樓:
“興許他會知道鈺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