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暖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喝粥。早晚喝粥,於養生大有裨益,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
切勿貪涼:劇烈運動後不洗冷水澡,不要吃過多冷飲;空調溫度不宜太低,室內外溫差不要過大,尤其晚上睡覺時不要直接吹風扇及空調風。
積極鍛鍊,勞逸結合:前面說過夏季因季節特點決定人一般懶言少動,日久則會導致氣虛,因而還應多多鍛鍊,增強體質。但也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分的休息,切不可經常熬夜。
中暑
中暑是發生在夏日酷暑或高溫環境下的一種急性病。當人在高溫環境中或炎夏烈日暴曬下從事一定時間的勞動或活動,而無足夠的防暑降溫措施,體內積蓄的熱量不能向外散發,以致體溫調節發生障礙,如過多出汗,身體失去大量水分和鹽分,很容易引起中暑。有時氣溫雖未達到高溫,但由於溫度較高和通風不暢,亦可發生中暑。盛夏,年老、體弱、疲勞、肥胖、飲酒、飢餓、失水、失鹽、穿著緊身不透風的衣褲以及發熱、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常為中暑的發病因素。其主要症狀表現為:輕者頭痛、頭暈、乏力、噁心、嘔吐,重者突然暈倒、面色蒼白、無汗或大汗淋漓,呼吸不勻、血壓下降,脈微欲絕。因此本病屬急症範疇,應及時給予救治。一旦發生中暑,應立即離開高溫環境,將患者移到陰涼通風處,並解開衣釦和褲帶;用手指掐或針刺人中、合谷、內關等穴位以促醒;在患者頭部、兩腋下和大腿內側等處放置冰袋,用冷水、冰水擦身,還可用風扇向患者吹風以散熱;病人清醒後,及時補充清涼含鹽飲料,最好服用仁丹、藿香正氣水或十滴水等防暑藥品;重症昏迷者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那麼我們可以採取哪些措施防患於未然,避免中暑的發生呢?
首先,防暑降溫。露天作業要避免長時間在太陽下直曬。出門時要戴太陽鏡、遮陽帽。合理安排勞動工作時間,避開最熱時間。還須多飲水,“暑熱傷津”,透過飲水一方面補充消耗之津液,另一方面,飲水補充了汗源,透過出汗有利於散熱。從事戶外活動時應隨身攜帶防暑藥如十滴水、人丹等。。 最好的txt下載網
去“火”宜食補與藥補相結合(4)
其次,要睡好,吃好。睡好吃好才能養足津氣,補充消耗。吃的方面可選擇新鮮的魚、蝦、雞肉、鴨肉等脂肪量少的優質蛋白食品。還有豆腐、豆製品等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多吃各種瓜類,多吃苦味菜,如苦瓜等,因苦能瀉熱,有利於洩暑熱和燥暑溼。此外,不要飲用烈性酒,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炎熱的中午在強烈日光下過多活動。
再者,中藥調養。可以適當選用中藥中益氣養陰之品以防暑熱。如太子參、麥冬、玉竹等。夏月裡煎湯頻服對身體大有裨益。
夏季腹瀉
“上吐下瀉”俗稱“鬧肚子”,是夏季常見病症,無論男女老幼均可罹患,西醫稱之為“急性胃腸炎”,而在祖國醫學中則屬於“洩瀉”範疇。
所謂“洩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甚則瀉出如水。何以夏時多見此症?當此之時,人體陽氣發散於外,易出汗,對腸胃的照顧就顯得較弱,則消化功能減退;脾胃按五行屬土;主運化水溼,此時氣候又潮溼多雨,溼盛於外,易內侵而損傷脾胃,致使運化失常,所謂“溼盛則濡洩”。且此時天氣炎熱,人們多食瓜果涼物,重傷脾胃,尤其此時食物多易變質,稍有不慎則“病從口入”,從而導致腹瀉的發生。
我們如何做到防患於未然呢?其實預防本病的重點就是防止“病從口入”,只要大家日常生活中注意下列問題,就會減少腹瀉的發病機會。
第一,切勿過度飲食生冷。夏日氣溫較高,人們大都喜歡飲食生冷,但如過多寒涼之品入胃,就會使寒溼凝滯脾胃,從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