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那我們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別讓塔韃的奸細趁機混在裡頭就好。”
郭湛安又說道:“塔韃那邊的礦石是製作兵器最好的原料,可惜我們始終沒有辦法大量開採。如果大人將此事上報給陛下,陛下又能夠下旨讓我們與塔韃人通商,就會有更多商人參與到其中。到時候,那些塔韃人已經習慣用他們覺得稀疏平常的東西來與我們交換食物、衣服、牲畜等等,那礦石也就不在話下了。”
這麼一番話,謝秉不得不心動。只是,他還是有些顧略:“但若是陛下怪罪下來,那該怎麼辦?”
郭湛安會意,說道:“大人放心,若是陛下怪罪下來,那就是我監管不力,竟然讓那些商人與塔韃人做生意。大人日理萬機,如此信任與我,我卻有負所託,實在是令人汗顏。”
謝秉得了郭湛安的保證,這才放心,說道:“既然如此,那我便上書一封摺子給陛下吧。”
謝秉一想到若是這件事辦妥了,他在史書上也能留下重重一筆,竟然忘了去追究郭湛安為何會把這好事拱手相讓,甚至還主動承擔所有責任。
郭湛安計劃的第一步,已經達成了。
☆、第76章 人選
謝秉的摺子送到了金鑾殿上,果然引發了大片的爭論。
保守的大臣說什麼都不同意與塔韃人做生意,咬死了這是顛覆江山社稷的陰謀,甚至懷疑謝秉已經被塔韃人收買,此舉是塔韃人授意,刻意為之。
另外一些眼界開闊的大臣,則引經據典,例證此舉是利大於弊,值得一試。
皇帝李崇浩聽著底下眾多大臣喋喋不休的爭吵,不由感到一陣膩煩。他的目光落在今日從上朝開始就一直裝縮頭烏龜站在那一言不發的李紹鈞身上,心中的暴躁更是無形中擴大了好幾倍。
“老三,你怎麼看?”
被點名的李紹鈞無奈,只能出列,斟酌著說道:“兒臣在西北呆過一段時間,但是與塔韃人並沒有太多接觸。我聽說,塔韃人雖然殘暴,但是做生意這件事上卻是很講信用的。若是父皇有意與塔韃人通商,在信用這點上倒是不必過多擔心。塔韃佔據了大片的草原,他們的馬匹和礦石比我們的要好上不少,若是能拿到這兩樣,對我們日後征戰塔韃倒是十分有利。今年的寒冬百年難得一遇,若是我們抓住機會,壯大西北軍營,也正好彌補了這五年來石果敢貪墨的軍餉。昔日武帝數次派兵,才把塔韃一路趕去西邊,結果不過百年,塔韃又捲土重來,殘害我邊境百姓。父皇愛民如子,又深謀遠慮,心中想必早有決斷了。”
這一番話說得漂亮,既撇清了自己當初在西北時的嫌疑,又陳述了與塔韃通商的好處,最後再抬高李崇浩,讓李崇浩挑不出一處錯處。
更何況,李紹鈞最後更是把他和昔日的武帝相提並論,這讓李崇浩心中的天平不由有了偏倚——他雖然討厭武官,但如此難得的名垂青史的機會,他怎麼會不心動?
琢磨透這一點,李崇浩心中便有了決斷:“退朝之後,嶽卿和兵部、戶部、吏部尚書留下。”
眾人心裡明白,這件事上他們已經沒有說話的餘地,幾個一直強烈反對的老臣只能在心中哀嘆江山社稷動盪,卻也是無可奈何。
下了朝,嶽安等人來到皇帝平時勤政的書房,等了一會兒,換了常服的李崇浩還在內侍們的簇擁下緩緩走來。
眾人行了禮,皆站立在兩旁,等待著李崇浩先說話。
“眾位愛卿,與塔韃通商一事都有何高見啊?”
兵部尚書吳楚韓第一個出列,說道:“陛下,塔韃對我朝西北邊境大片土地垂涎已久,若此時與塔韃通商,就怕塔韃趁機舉兵侵略我朝西北啊!”
戶部尚書也不由點頭說道:“西北的稅收一年不如一年,每年發往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