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致命的打擊本來是可以避免的,至少可以減少損失。此前,校長馬濟川和中心縣委書記霍維德在&ldo;籌備廣州暴動三週年紀念日&rdo;會上,曾建議在校內集會,以合法方式行動,儘量保護住這塊革命陣地,他們的觀點得到了我們這些曾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的部分同志的認同。但遭到多數委員的否決,並給持與馬相同觀點的同志扣上&ldo;右傾&rdo;的帽子。不明真相的學生還在校長的門上放置糞便盆子,用糞水澆他,用這種自以為是的&ldo;左派&rdo;方式侮辱馬濟川校長。
三天後,大家被迫離開了學校,臨行時難捨難分。外縣同學在離開綏德縣城時,書籍報刊、衣物、錢財被反動軍警洗劫一空,一些人只得沿路乞討回家。不少窮苦學生從此失去了繼續求學、深造的機會。
1923年在北京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李子洲,於1924年夏被推舉為綏德四師的校長,他從各地聘請了一批學界進步人士和共產黨員來辦校。在其主持下,一方面革新校政,一方面利用學校陣地,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發展黨團員著手建黨建團,四師逐步為我黨所掌握,成為陝北革命的發源地和活動中心。青年人在這所學校能受到進步思想的教育,能經受革命熔爐的洗禮,能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它是在反革命白色統治下的一塊淨土,敵人稱之為&ldo;赤化的大本營&rdo;,可惜這塊陣地過早的且輕易的丟失了。
●中共瓦窯堡黨支部
1930年底,我又回到了瓦窯堡,並重新負責起支部的工作。同時兼管東一區、北一區和安定縣城黨的工作。
當時,劉昌漢已被解僱,失去了合法的身份,生活既難以為繼,工作也不易開展。我倆一商量,東拼西湊了四五元現金作本錢,開了一間小小的磨坊。我們白天汗流浹背,輪流推那四五十斤重的石磨,以維持半飢半飽的生活,晚上就從事黨的工作。因時常還要接待過往同志,故不得不節衣縮食。
陝北特委的劉光賢、畢維周曾多次到瓦窯堡來,我們總是全力讓他們吃好,並總以各種藉口婉言推辭與他們共餐,以免他們發現我們的窘迫。臨別時,我們總是為他們備足路費,並按時交納黨費。我們就這樣堅持到1931年冬天。
在此期間,父母不忍見我日夜操勞,為我說了媳婦。她是女房東妹妹的女兒,叫侯瑞雲,侯家窪人,和我同齡。她雖然沒有文化,但心地善良,勤勞誠實,模樣在當地也小有名氣。當時,任縣委書記的馬文瑞時常來我家召開秘密會議,她就坐在門口做針線活,為我們放哨。雖說這門親事是父母包辦的,但她的到來,使我在艱苦的條件下,能更集中精力從事革命工作,也就心滿意足了。
隨著鬥爭的發展,隨著環境的日益艱苦,黨內的分化也更加明顯了。由動搖走向叛變的井助農、孫紹山、營子碩等人咒罵共產黨,恫嚇黨員,並準備出賣黨的組織,向敵人賣身求榮。黨依靠群眾,同他們展開了堅決鬥爭。支部派孫紹山的親戚朋友到齊家灣,向其父親、兄弟交待黨的政策,同時警告他們:如果孫紹山膽敢對黨的組織下毒手,紅軍遊擊隊絕不輕饒他,到時孫家恐難在此立足。孫的家人對他施加壓力,其父對他說:兔子還不吃窩邊草呢!如果你敢抓安定縣的一個共產黨員或共青團員,我就死在你的面前。一家老小的命可都捏在你手裡。孫紹山,井助農和營子碩等人,只得逃到橫山綏(德)米(脂)一帶。
還有個別人經不住物質誘惑。接替我負責支部工作的劉昌漢轉移到蘇區工作後,侯仰桓、史宗賢和營爾雄三人,私分了紅二十六軍楊琪等人捎回的安家銀元及貴重物資。組織令其交出時,他們無法退還,又不改正錯誤,有的投降了敵人,有的脫黨。
叛徒及敗類威脅著組織的安全,支部被迫轉移到郊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