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堅定地說:&ldo;你放心!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陝北人民要革命,我們已經有部隊,一定會勝利。咱們都一樣,把命送了都沒啥,只要革命!&rdo;
謝子長寬慰了:&ldo;好,這就好!我放心了。&rdo;
1935年2月21日,因槍傷復發不治,謝子長同志過早的離開了我們,他為革命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他是陝北人民心目中的&ldo;謝青天&rdo;,他是我心中不朽的英雄。
有一首頌揚他開創了陝北革命根據地的民歌唱道:&ldo;陝北遊擊隊,老謝總指揮。四月裡,四月八,老謝又把綏德打,綏德團總害了怕。劉志丹的隊伍吳堡扎,陝北全紅啦……&rdo;
為永久緬懷人民的優秀兒子,1935年中國共產黨西北工作委員會決定將謝子長的家鄉安定縣,改名為&ldo;子長縣&rdo;。
黨中央到達陝北後,毛澤東曾兩次為謝子長墓題詞:&ldo;謝子長同志,民族英雄&rdo;,&ldo;謝子長同志,雖死猶生。&rdo;還親筆為子長陵撰寫了《謝子長烈士事略》的碑文:
謝子長,名德元,安定人,一九二五年在北平加入共產黨。自此即以共產主義為解放中國人民之道路,創農民講習所,組農協會,領導人民參加反帝反軍閥運動,人民因有&l;謝青天&r;之稱。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後,子長起義於清澗,繼參加渭華暴動,敗不喪志,奔走西北、華北各地。&l;九‐一八&r;事變後,於陝甘之間組織反帝同盟軍,改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即是紅軍第二十六軍之前身。一九三三年赴察哈爾參加抗日同盟軍,失敗後,回陝北組織第二十七軍,協同劉志丹、高崗諸同志,建立了陝甘寧邊區。一九三四年於河口之役負傷,一九年春因傷逝世。黨政軍民各界感於子長之功德,改安定縣為子長縣,以志紀念。
於政府及人民為子長立碑時書以敘之。
毛澤東題
中華民國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
●紅一團成立時唯一的指導員
不久,我到了以一支隊、八支隊為基礎成立的陝北紅軍第一團。團長賀晉年,政委馬佩勛,參謀長路文昌。下轄兩個連,第一連連長閻應娃(綽號衝鋒老閻),我任政治指導員,兼管二連的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第二連連長陳文保。全團共有百餘人,陳舊長短槍四五十支,其餘都是大刀長矛。還有4匹馬:團長、政委、參謀長各騎1匹,由於我坐牢致殘,也有l匹。
紅一團初成立時,人數少裝備極差,但政治和軍事素質都很好,指戰員都是地方遊擊隊和翻身貧、僱、佃農中的骨幹分子。幹部中一部分是有作戰經驗的來自紅二十六軍的同志,一部分是做過多年黨的地下工作的同志。黨支部建在連上,連指導員兼黨支部書記;排有黨小組班有黨員,黨的領導非常堅強。
要把一支由農民組織起來的隊伍,訓練成能徵善戰無敵無畏的正規軍隊,要使每一個指戰員都成為自覺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就必須依靠黨的堅強領導,必須進行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部隊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向戰士講明紅軍的性質、任務,打仗的目的等。當時部隊流行兩句誓言:&ldo;扛革命槍不怕死,怕死不配扛紅軍的槍&rdo;。除此之外,部隊特別強調鐵的紀律是無往而不勝的關鍵。
紅一團自成立以來,紀律嚴明,對人民群眾秋毫無犯,深得民心。一首信天游唱道:
山丹丹開花紅崖窪,
我送我的哥哥呀當紅軍。
山林的核桃河畔上的棗,
當兵就數上當紅軍好。
山坡上的蒿草根連著根,
窮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