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破國民黨的經濟封鎖,在邊區地方政府領導下,我團派出沙得勝到瓦窯堡設立公司;袁德良在馬頭關、涼水崖設立公司;劉定華在臨鎮設立公司。主要輸出食鹽、甘草、牛羊;輸入棉花、布匹、藥品、電池和一些自己不能製造的日用品。運輸只能靠毛驢和騾子,故此種貿易又被稱之為&ldo;驢騾經濟&rdo;。封鎖線上碉堡密集,崗哨林立,幹這項工作是風險大和非常緊張勞累。沿途人煙稀少,道路崎嶇,還會遇上虎豹豺狼。有時遇上道路塌方或泥石流,運輸就更困難了。有的同志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大家仍不畏艱險,前僕後繼,為邊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我團經過不斷努力,做到了&ldo;自己動手、豐衣足食&rdo;,既改善了部隊生活又減輕了人民負擔,還產生了袁德良(後為廣州軍區後勤部長),劉定華、徐生發、胡守安(後為空軍二航校校務部長)等一批模範勞動者。為使邊區成為抗戰的經濟基地,大家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率留訓團赴晉察冀徵兵
1941年胡宗南調集大批兵力,由南線進攻邊區,增加了封鎖邊區西北方向的兵力。而留守兵團兵員不足。留守兵團所屬部隊既要承擔剿匪,抗擊日寇,反對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磨擦;又要從事生產自救,任務十分繁重;加之缺醫少藥而造成減員,更使兵員難以補充。當時每連實際只有5、60人。為了反封鎖,經中央軍委批准,留守兵團計劃到晉西北、晉察冀、晉東南征6000新兵補充部隊。
上級決定由我任留守兵團臨時訓練團(簡稱留訓團)團長兼政委,率領留守兵團政治部民運部部長李芳元、四團政治處主任李慶和,分三路到所指定的邊區徵兵。各路配備一個連和百餘名班、排、連幹部。
3月8日我率留訓團從延安出發,經延川、清澗、綏德、吳堡、佳縣,在羅峪口渡過黃河到達一二o師政治部駐地山西興縣,將中央軍委命令呈交甘泗琪主任,他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並保證在晉西北動員2000新兵補充留守兵團。我派李慶和率一個連和百餘名幹部留晉西北邊區執行徵兵任務;又護送李芳元等200餘人到晉東南邊區,我率200餘人去晉察冀邊區徵兵。
我率部從興縣出發過蔚汾河,經普明袁家村到婁煩,在此地住了3周。原因一是日寇正在同浦線兩側進行&ldo;強化治安&rdo;,實施燒、殺、搶的&ldo;三光&rdo;政策,群眾逃避一空;二是鐵路沿線日寇戒備森嚴,一個日兵帶3個偽軍,一個偽軍帶3個百姓,牽著狼犬沿線巡邏;三是過路的地段一直無法選定。直至4月5日接到護送我們過路的部隊通知:當晚12時到鐵路邊高村附近會合。我們立即進行動員,並做了周密的安排。對於政治部委託我們保護的9名高階幹部程子華、卓雄等人的家屬,我為他們每人配備了一匹馬,並派兩名健壯的班長隨行。
部隊3時30分出發。在自己的邊區內,我們以每小時12華裡的速度行軍;出了邊區則以每小時15華裡的速度前進。8小時後準時到達接應地點高村。雙方交接後,我們立即離開鐵路邊去西潘方向。9位家屬提出休息片刻,而接應我們的同志說:這裡正處在日軍炮火射程之內,過滹沱河後才能休息。也許她們太累了,怎麼勸說都不走,最後我們只好用&ldo;敵人都追來了&rdo;嚇唬她們,這才起身。
我們過了河到達陳家莊已是6日下午2時。20小時行軍200裡,大家都很累。但這個村是日寇的&ldo;治安模範區&rdo;,危險很大。我要求大家過村鎮時要絕對肅靜。此處道路時有時無,要加倍小心,既不能掉隊又不能發出聲音和火光。
我們終於平安地到達目的地。大家累得倒頭便睡,直到晚八時才起來狼吞虎嚥吃飯,雖只是包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