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山山腰一塊的大岩石上。乃是從山腰向外凸出的一個天然平臺,地方十分寬敞,足可容納近萬人而不覺的擁擠。尤其是地面經過人為修繕,不僅十分平整。而且還似乎以法力煉化了,顯得十分堅固,堅不可毀。這座平臺的名字叫做羽化臺。
因玄都山位於三山之上,羽化臺又從山腰向外凸出,因此立身羽化臺上可廣覽無何有之鄉廣漠之野的景物,是三山之上視野最佳之地。但此時隨著陣陣龍吼之後。眼前的天地之間似有一道道的金芒流動,所有在廣漠之野上神出鬼沒、奔走遊動的遊氣紛紛來到眾人的眼前,開始互相融合匯聚,漸漸地,隨著融合的遊氣越來越多,天地之間變得昏濛濛的,氣息雜亂交錯,萬物都失去了蹤跡,只能看見茫茫濁濁一大片。
而且這種情景似乎隔絕修行人的神識感應,因為陸正覺得眼前所見變得模糊,不自覺便發動了千里眼神通往去,卻始終穿不透那層層濁茫之氣。這情形,與他來這道海三山之時,荒未央騎著牛帶著撕裂空間之後的情景十分類似!
就在這時,無比的昏蒙之中突然亮起了一道光芒,這道光芒很奇特,雖然入眼,但卻是無形無相的,不是任何的有色之光,更多的是一種光明之感。隨著這道光芒亮起之後,那天地之間的昏蒙之氣突然還是發生及劇烈的捲動變化,好像有無數看不見的手在其中攪動一般。
羽化臺上無一人出聲,靜靜地看著一切發生變化。陸正更是瞪大了眼睛關注眼前的一切,不知過了多久,好像是過了很久,又好像只是過了一會兒,所有的捲動變化漸漸靜止下來,只見昏蒙之氣漸漸在攪動之中分出了清濁二氣,好像一杯原本渾濁不堪的水,此時慢慢沉澱了下來,但這兩部分並不是分成上下, 而是分成了內外,外面是清澈的清氣,包裹著裡面變得更為渾濁的濁氣。
而清澈的部分和渾濁的部分漸漸分離,清氣向四面八方飄升,而濁氣則向內沉落凝聚,清濁乍分之際,猶如天地初開一般。清氣越來越凝聚,漸漸出現了無數的光點,而濁氣越來越厚積,漸漸形成了一個黃褐色圓球,漂浮在清氣的包圍之中。
這情景就彷彿一個雞蛋一般,濁氣形成的黃褐色便是蛋黃,但清氣形成的便是蛋清。蛋黃就漂浮在了蛋清之中。(未完待續。)
第七十四章 應其象
陸正看著遠處天空之中的“巨蛋”,只覺得玄妙神器,卻渾然不解是什麼意思。忽然身邊的淵無咎神識傳來他的聲音:“陸正,這便是天地生成之象!大道立於一玄,便是混沌祖氣,而後混沌祖氣演化,分為清濁二氣,清為陽氣而濁為陰,清陽之氣上升,濁陰之氣下沉,由此造分天地。道門所謂演法證道,所演正是天地生物之法,萬物生成之象。”
陸正這才恍然大悟,這番情景與當初在日月廬中見雲葉尊者以一朵金波羅花化演萬物又有所不同,一則是演示天地萬物之生滅化相,一則是演示大道造設天地,化生萬物之景。方才那昏蒙之氣,所象徵的正是混沌祖氣。
陸正聽聞混沌祖氣四字,又不禁想起了葉小秋,這頭九尾狐正是混沌祖氣之中化生而出,擁有長生,只要天地一日不毀,她就會永遠活下去,那種殘忍無比的方式,仔細一想,這與她所說天地以生滅享長生,不也是一樣的嗎?這混沌祖氣如此玄妙,卻又讓陸正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寒冷和恐懼。
清氣上升和濁氣凝聚已經到了一種極致,清氣已經不見,卻消失而存在,濁氣凝聚成形,卻變化不斷,若存若亡。這時,清氣之中,伴隨一聲鴉鳴,忽有無數的點點光亮產生,繼而匯聚成一個巨大的光團,圍繞著濁氣形成的黃褐色氣團不斷旋轉。緊接著,又有一聲蛙鳴響起,以濁氣氣團為對稱,又有一個略小的光團產生,與之前的光團一起,一前一後圍繞著濁氣團追逐不休。
淵無咎的聲音傳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