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1部分

贈了,但卻是匿名的,不會出現什麼狀況。

第一件是李可染《婁山關詞意》,以152萬元成jiāo。在華夏書畫發展史上,李可染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里程碑。李氏山水一掃逸筆優雅的文人積習,創造xìng地探索出了一種新的圖式,表現出渾厚博大的jīng神力量,《婁山關詞意圖》即是例證。

《婁山關詞意圖》,設sè紙本鏡框,1964年作。款識:“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一九六四年寫máo主席《婁山關》詞意。可染。”鈐印:可染、七十二難、解放以後。

海拔1576米的婁山關又名太平關、婁關,是貴州北部大婁山脈主峰,“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乃兵家必爭之地。1935年1月7日紅軍佔領遵義後,貴州軍閥王家烈、侯之擔急忙調兵遣將在婁山關一帶佈防。為確保華共中央在黔北遵義建立新戰略根據地,確保主力部隊在遵義休整和遵義會議的安全,中革軍委命令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追擊向北逃竄之敵,奪取婁山關,以防禦川南敵軍向遵義進犯。1月9日,紅軍從婁山關南發起總攻,大獲全勝。2月25日凌晨,彭、楊率領紅三軍團再度向婁山關tǐng進,擊敗敵軍2個師,取得長征以來首次大捷。戰事結束後,máo、周、朱等登上婁山關,máo澤東依《憶秦娥》詞牌填《婁山關》一闋,以紀念勝利:“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1949年後,máo澤東詩詞亦成為畫家創作題材的選項之一。máo澤東詩詞別具個人風格,紀事詠物,抒懷言志,在革命豪情外別有一番làng漫sè彩,著實為畫家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如傅抱石、陸儼少等在這項題材上俱有出sè的作品面世。李可染在máo澤東詩詞作品的影象化演繹上,將革命與làng漫、傳統與創新融合,取得了可觀的成果。

“文革”前,廣為流傳的máo澤東詩詞作品約36首,如何採納入畫則按畫家各自理解與發揮而作選擇。從傳世公開畫作所見,李可染先生據此特定題材入畫的作品最早約出現於1959年,其餘集中在1962年至1965年間,取材包括《沁園chūn。雪》《菩薩蠻。大柏地》《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長征》《念奴嬌。崑崙》《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dòng照》。

《婁山關詞意圖》的創作手法乃李可染先生慣常採用,就是取同一題材,採基本構圖,反覆再寫,一本、兩本、三本,甚至如取自《沁園chūn。長沙》的《萬山紅遍》多達7本!畫面類近,技法如一,變化卻在區域性細節的鋪排及重新組合中,似是冶煉的過程般,每寫一幅並非自我抄襲而是重新創作,故每幅作品都是同中見異。這也是李可染先生刻苦勤奮個xìng的流lù。

李可染先生創作的婁山關題材作品,目前所知有三或四本。從作品構圖運用的互相對比下,可察覺畫家筆下的“婁山關”與“長征”構圖十分接近,甚至同稿題目互換,這是稀見且有趣的現象。其實,從《憶秦娥。婁山關》《七律。長征》這兩首詩詞的內容及畫家擷取入畫的句子來作分析,自不難理解上述現象。

婁山關戰役乃長征途中在貴州取得的一場重要勝利,也是整個二萬五千里長徵的組成部分。máo澤東的《憶秦娥。婁山關》《七律。長征》寫於同年,差距僅數月而已。《七律。長征》中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與《憶秦娥。婁山關》中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相對照,具時空不一卻情境相同之慨。畫家在細嚼兩作時也許感悟領略其共通點,遂以相若構圖處理之,可謂具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