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面白官府的態度,那廣南鄉民中的一位名叫謝文才的老者,立馬起身行禮道:“國公爺,諸位大人,這次爭鬥,概因為客人,侵奪我族水源而起,而本族青壯,亦被客家人打死三百餘人,這樣的大仇,本族可以不抱,但客家人必須,賠償我族的損失。”
“國公爺,粵西之地本就貧瘠,上好的水田多為士紳大族所有,我廣南鄉民,本就缺少耕地,無法養活眾多族人,而客家人卻舉族遷入廣南,來爭奪土地和水源,我廣南鄉民豈不要食不果腹。草民以為,要使紛爭平息,客家人就必須遷回粵東去。”又一名謝氏宗族的老者起身道。
坐在令一邊的客家族老聽完,心裡不禁大急,連忙出來哭訴道:“國公爺,草民等人遷入粵西,所種的土地都是鄉民開墾而來,並沒有搶奪廣南鄉民之地,而且粵東之地貧瘠,根本養活不了多少人口,我等無法生存,才遷入粵西之地,若現在逼我等遷回粵東,就是將客家人往絕路上逼呀!還請國公爺為客民做主。”
王彥心裡清楚,土客之爭,沒有對錯之分。客家人因生活所迫遷入粵東,以求生存,而參與爭鬥的廣南鄉民,也都是沒有多少土地的貧民。富裕的地主鄉紳不會參於其中,不過王彥懷疑,土客之爭的背後,多是那些鄉紳大族挑起,因為他們佔據大多數的土地,與廣南貧民的矛盾更大,而他們暗中挑起土客之爭,則可以將他們與廣南貧民的矛盾,引到客家人身上。
王彥聽完土客之言,知道他們都是大明最底層的存在,都是為了生存,隨起身壓了壓手,意示他們安靜下來,而後才道:“本督已經明白,汝等之意,廣南鄉民希望將客家人遷走,以獲得更多土地,而客家鄉民則需要一個安身立命之地。”
土客見王彥說話,都安靜傾聽,待其說完,都點了點頭。
王彥見此,隨接著道:“為了防止兩族再次發生紛爭,本督決定,廣南的土客之民必須分地而居。”
“分地而居?那不就是要遷走客家人嗎?”
廣南鄉民聞此,臉上頓時一陣欣喜,官府果然還是偏向人多勢眾的他們,而客民則已經面若死灰,他們好不容易建起土寨,又在山上開出梯田,若被遷走,多年的心血又將毀於一旦,而遷到新的地方,新的地方又能容下他們嗎?
一間時,李廣寺與王修安立馬跪地哭訴,“國公爺~”
王彥卻連忙打斷道:“兩位老丈,本督之前做過保證,豈會食言而肥,二位且先聽本督之策,必不使各方吃虧。”
第166章王士衡重建府兵制
廣南之地,客家勢弱,所以一聽方才之言,便立馬以為又要被朝廷出賣,難免陣腳大亂,但現在見王彥再次保證,陳廣寺不禁想起王彥在山上,執手而言之語,心中才稍微安定。
王彥見兩人情緒穩定下來,隨示意他們起身做好,而後才接著說道:“客民心中之憂,本督甚知,所以本督既然決定盡遷廣南客民,就定然不會讓汝等無家可歸,無地可耕。”
王彥的話,讓在場諸人心中一震,若真能遷走客民,則廣南鄉民的目的達到,而客民遷往它處之後,朝廷能分配屋田,客民心中自然也不會不願意,畢竟沒人願意隔三差五的就與廣南鄉民起衝突,沒人願意被人圍在山上,提心吊膽的過活。
百姓都追求安定,土客之民都不例外,但王彥之策的關鍵,得有一塊無主之地,來安頓客民,若沒有,則一切都不成立。
“諸位可能不知,本督在瓊州府安置了三十萬,跟隨本督一路南下的揚州百姓。”王彥見眾人都將目光向他看來,臉上多有期待,於是接著說道:“這瓊州府雖然孤懸海外,被視作化外之地,但諸位可能不知道,他方圓六百里,比整個廣南都大,而如此廣闊的土地上,卻只有人口五十萬,即便是加上剛剛入島的三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