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馬上西逃,漢軍可能會立時潰敗投降,到時滿人獨木難支,便只有死路一條。
現在,多爾袞被明軍逼迫的沒有辦法,他能做的只有和王彥決戰,希望能夠再來一次薩爾滸的奇蹟。
滿人的野性,在絕望中被點燃,樓親等人心中燃起熊熊的火焰,祈禱薩滿能賜予他們力量,來重現祖輩的榮光。
一道道命令下達,清軍開始在曠野上擺出陣型,準備迎戰追來的明朝大軍。
滿人多少明白,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一個個勉強打起精神,身上散發著陣陣肅殺。
只是漢旗和綠營兵的精神狀態就不一樣了。不是說要退回洛陽就食嗎?還打個錘子毛啊,還不趁著明軍沒有追上來趕緊跑,停下來,是找死麼?
綠營和金軍,特別是金軍,對此充滿了怨言。
天下三分,這樣的大戰略,只有金國上層的人物,才知道援救滿清的重要性,金國普通計程車卒,大多沒有這樣的覺悟。
在他們看來,堂堂大金,為什麼要幫助蠻夷,況且都四月天了,再打下去,家裡的田地都要受到影響。
金軍士卒多有功業田,他們一個個著急回去,並不想為滿清賣命。
滿人想要重現薩爾滸,可是其他人卻未必有他們那樣的決心,不過有多爾袞的命令,加上孟喬芳的支援,金清聯軍還是很快列好了大陣。
金清聯軍剛在曠野上擺好了陣型,橫衝馬軍就去而復返,重新來到距離敵陣三里處。
不多久,劉芳亮也領著三萬忠勇鎮趕來,但他與王士見清軍列好了陣型,都不敢輕舉妄動。
下午時分,王彥領著八萬布軍,終於趕到了戰場,十四萬明軍集結完畢。
明朝共治五年四月初五,中原大地,華夏文明的起源之地,天下等待已久的一場大碰撞,關係天下大勢和皇漢民族中興的決戰,一觸即發!
王彥在眾將的簇擁下,觀察金清聯軍的大陣,見步軍居中,騎在兩翼,是個典型的防守反擊陣型,頓時一聲冷笑,對眾將道:“多爾袞長於內鬥,擁兵不過如此,他列此陣,孤王勝算再多一分矣!”
王彥領軍以來,多次指揮十多萬人的大會戰,他跟清軍打過多次硬仗,經驗十分豐富。
反觀多爾袞,自從一片石之役以後,就沒指揮過大戰,專門搞滿清的內部政治鬥爭去了。
王彥從容排程,當即命令大軍也列下同樣的陣型,也要打防守反擊。
明、金、清三國的精銳之師,超過三十多萬大軍雲集在洛陽之南數十里的曠野之中,如果算上已經趕到外圍的東路明軍,參戰的人數,可以說接近五十萬。
這樣規模的大戰,歷史上也不多見,而此種規模的大合戰,其意義,也必然重大。
明軍若勝,天下大勢便徹底歸明,滿清只有滅亡,沒有第二種可能,清軍若勝,雖然談不上攻守易勢,但足夠讓明朝痛上幾年,短期內再無能力北上。
三十二萬大軍的決戰,兩軍擺開在曠野上,但凡視線所及之處,都是密集的軍隊。
一時間,中原大地被大軍覆蓋,天空為旌旗所遮蔽,三十多萬大軍,揮袖成風,吐氣成雲,場面壯闊。
可以預見,幾百年後,此戰仍將是後人心馳神往的一役。
王彥一聲令下,十四萬明軍快速成陣,金清聯軍中,多爾袞拿著千里鏡觀察,見明軍主體陣形與他幾乎一致。
明軍同樣將步軍放在中間,騎軍放在兩翼,只是明軍的步陣,要比金清聯軍大一點,騎軍要少一點而已。
多爾袞見王彥擺出這樣一個陣型,步陣前計程車卒正忙碌地擺放拒馬,挖掘壕溝,頓時噴出一口老血。
要的是明軍,可是追上來後,居然又不進攻,反到想讓被追的清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