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3部分

就有了教堂,南京教案之前,耶穌會也在南京活動過。

建一座教堂,耗費的銀錢無法想象,耗費的時間也很漫長。

王彥資助耶穌會在南京建造一座大教堂,在澳門正在編寫《中國哲學家孔子》的耶穌會理事伯應理,得到訊息,頓時興奮不已,一面給教皇寫信,欣喜的報告在中國傳教的成果,一面收拾東西,從澳門趕來南京。

工部學堂除了培養匠人之外,其實還有一個職能,就是改良和發明新的器械和火器。

眼下關於火器這塊,負責人是編寫《軍器圖書》於崇禎八年發明第一支自生火銃的畢懋康的族弟畢懋亮。

《軍器圖書》是一部奇書,明朝現在能生產自生火銃,主要是因為此書的記載,可惜的是此書,在歷史上於清乾隆年間被滿清禁燬,幸而有孤本留存,後世才知我中華曾有此神器,並不落後於世界。

畢家也是江南大族,畢懋康和族兄畢懋良都是進士,族中還有幾個舉人,畢懋亮就是舉人功名,他因為曾經跟隨畢懋康編寫《軍器圖書》精通火器,所以被王彥看中。

除了畢懋亮之外,還有一人,便是從澳門趕來的伯應理,不過因為體質和朝廷的固有觀念的問題,明朝還沒有完全開放,所以在學堂內都是漢人為主,西夷為輔。

這時王彥來到火器區域,畢懋亮與伯應理,在內等候。

房間內同樣擺放了許多模型,王彥看了看,目光便落在一具模型上,笑著指著說道:“這是紅夷大炮!”一旁的畢懋亮立刻上前說道:“殿下說的是,這正是紅夷大炮!”

伯應理聽了卻有些不高興,“親王殿下,大明雖是東方的霸主,但不應該這麼傲慢。我知道您說的紅夷是指荷蘭人,但是作為西方人,我覺得殿下並沒將我們與中國人同等對待。”

王彥修養還是有的,在西夷面前,基本不用夷字,畢竟他們是能與大明在海上較量的對手,他最多也就私下了說說西夷。

這紅夷大炮,明朝一直這麼叫,他方才掃視那麼多模型,便脫口而出了。

王彥有些尷尬,旁邊的畢懋亮立時說道:“殿下,這種火炮還叫鷹隼銃或者半蛇銃!”

當年徐光啟引進火炮時,對於西夷火炮,有一套稱呼,只不過紅夷大炮更形象,所以多用紅夷大炮這個稱呼。

“鷹隼銃。”王彥忙笑道:“伯理事誤會了,我們這邊一直是這麼稱呼的。”

說著,他看向那模型旁邊比紅夷大炮還大上多倍的火炮,有些驚訝的問道:“這門火炮叫什麼,看樣子至少有六七千斤重啊!”

“這是大蛇銃,又叫西洋炮!”畢懋亮說道。

伯應理也開口說道:“這還不是最大的,一般是用於要塞,小一點的四五千斤重,主要用於戰艦底層。”

西方三層戰艦,為了保持重心,一般底層放十八磅重炮,上面的火炮量級,逐層減少。

王彥不太驚訝,因為他幾年前就已經知道,當初明朝從海上打撈上來的紅夷炮,不過是西方武裝商船上的火炮,大概也就十二磅炮。

按著西方的說法,四五千斤的該是十八磅炮,明朝的紅夷大炮多是兩三千斤的十二磅炮,而這門六七千斤的應該是三十二磅炮。

西方裝備四五千斤重炮的艦船也不多,且大多在西方,沒事不會開到東方來,海上運動的多是武裝商船。

“這種炮能造嗎?一門多少錢?”這樣的東西,大明必須有,王彥摸了一下模型,抬頭問道。

“能造!”畢懋亮肯定的點點頭,“工部鑄炮坊,百斤鑄炮精鐵,大概六兩銀子左右,鑄造一門這樣的火炮,原料加上人工技術,不會超過五百兩。”

在工業革命之前,技術方面其實並沒多大的差別和鴻溝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