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來。
王箕想了想,不到五秒鐘,就從她嘴裡冒出一大堆罵人的話,中間夾雜著方言和英語。
配合著她臉上的表情,一瞬間,就從一名氣質出眾的少婦變成了尖酸刻薄的老闆娘。
這個時代的話劇演員那是真不得了,在話劇舞臺上面對的是觀眾,只要稍有疏忽就會被觀眾發覺,絲毫馬虎不得,非常磨練演技。
在京城演藝圈有句戲言,說京城戲劇學院出演員,京城電影學院出明星。
這話或許有偏頗,但戲劇學院畢業的學生大多分配到話劇院,經過話劇舞臺幾年的打磨,演技絕不會差到哪裡去。
京城演藝圈的那些老戲骨大多是話劇演員出身。
“你們覺得還成吧?”王箕罵了一通後,又恢復了原來的模樣。
“你這哪像幾年沒演戲啊,就是拿個金鶯獎都沒問題,太有生活了。”馮曉剛誇讚道。
林子軒沒什麼意見,和馮曉剛一合計,這個角色就是她了。
“對了,這戲的男主角定了麼?”王箕詢問道。
“定了,是姜聞老師。”林子軒回應道。
“姜聞啊,好幾年沒見他了。”王箕感慨道。
王箕和姜聞是同時代的人,一個在話劇院,一個在青年藝術劇院,都是搞話劇的。
八十年代華國的話劇市場還很活躍,兩家劇院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係,如果一家劇院上演大戲,另一家劇院的演員就會過去觀摩,下一次爭取超過他們。
如此一來,兩家劇院的演員都很熟悉。
事情定下了,林子軒給姜聞打了個電話,快過年了,姜聞也不能老呆在賓館裡,還有家裡的事情和其他應酬呢。
“王箕?她回來了麼?”姜聞在電話裡詫異道,“她不行啊,太瘦了吧,咱們要找的是體態豐滿一點的女人,這樣才能有老闆娘的樣子,有那種氣勢,就她那乾瘦的模樣,我覺得不太合適。”
《京城人在紐約》中的阿春是一家中餐館的老闆娘,管著不少人,是個強勢人物。
“姜哥,你有多久沒見過她了?”林子軒疑問道。
“有五六年了吧,怎麼了?”姜聞不解道。
“沒事,等你見到她就明白了。”林子軒也不解釋,掛了電話。
在姜聞的印象中,王箕恐怕還是沒出國之前的樣子,然而時間能夠改變很多東西,在國外生活了幾年的王箕更為獨立和自信,身材自然也有了變化。
敲定了女演員,年前的工作就算告一段落了,林子軒和馮曉剛準備放假,回家過年。
他開著車子來到華國電視臺,進入電視臺內部。
春晚彩排進入倒計時,不僅演員忙碌,主持人也不能閒著,今年春晚有三名主持人,一名男主持人和兩名女主持人。
為了慶祝春晚十週年,華國電視臺高層投入資金進行了大改造,演播大廳更寬敞了,還增添了旋轉的燈光和能夠上下移動的舞臺。
在舞臺效果上借鑑了港臺演唱會的方式,更為炫目和華麗,不像以前那麼的樸素和刻板。
這些都代表著一種思想上的改變,前些年就算是有條件也不敢這麼奢侈,容易犯錯誤,艱苦樸素才是正確的價值觀。
現在自由和開放的風氣蔓延開來,從這一屆春晚就能傳遞出這種資訊。
《華國電視報》舉辦了第一屆“我最喜愛的節目”的評選,老百姓能透過報紙投票,選出自己心目中最好看的春晚節目。
這不是官方的指定,而是來自民間的聲音。
慕姍姍正在和另外兩位主持人對臺詞,她是第一次主持春晚,另外兩位都是春晚主持的常客,經驗豐富,這讓她壓力很大。
春晚是華國百姓每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