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點,就是外行指導內行,讓武行沒有面子,甚至會產生矛盾。
在《臥虎藏龍》劇組,文戲由李桉執導,武戲由袁和評掌控,也就是袁八爺。
可李桉不放心香江武行的拍攝手法,想讓電影的整體風格和內容保持一致。
不能說他拍的文戲帶著文人氣息,演員都很儒雅,一旦到了拍武戲,演員都成了好勇鬥狠之徒,那看起來就是精神分裂了。
所以,他花費了不少精力和袁和評溝通,設計各種動作。
拍戲的時候分成日夜兩班,白天拍文戲,夜晚拍武戲,李桉要兩班都盯著,在旁邊嗦,提出自己的要求。
如果他不是好萊塢大導演,估計那些香江的武行早就造反了。
就算是這樣,也讓袁和評頗為無奈。
李桉其實是在認真的研究,他讀過武書,拜訪過武術名家,但紙上得來終覺淺,到了真正拍攝的時候才知道是兩碼事。
他的眼力不夠,看不出演員和武行的動作是不是到位。
比如一腳踢過來,一拳打過來,演員反應的時機是不是拿捏的恰到好處。
這不是真打,看著拳頭打過來,和演員有了身體接觸,實際上並沒有力道,這時候就看演員的表演了,有沒有誇張,有沒有做出正確的反應。
這裡面的分寸拿捏很重要,否則就會讓觀眾覺得假。
這畢竟不是喜劇電影,不需要誇張。
劇組的第一場武戲是玉嬌龍飛身而起踢倒四名盜匪的戲份,那個扮演盜匪的大漢被徐晶蕾一腳踹在地上。
在李桉看來,盜匪飛起老高揹著地,看起來相當不錯。
不過袁和評不這麼認為,那個盜匪看起來是揹著地,其實沒有摔實,是腿先著地,把力道卸了下來,不是真摔,這人沒有賣力。
作為武行,做事的時候不能偷懶。
現在還弄個鋼絲幫忙卸力,在八十年代,香江的武行從二三樓摔下來,都是拼命的硬幹實摔,到地上的時候已經起不來了。
所以,那時候的香江功夫片好看,如今沒有多少人願意那麼拼命了。(未完待續。。)
第五百一十三章 無形資產
華國電視臺給《渴望》的版權開價是八百萬人民幣。
只要付了這筆錢,電影可以繼續使用《渴望》的名字,並在宣傳上和電視劇聯絡起來。
這是什麼概念?
《生死抉擇》的投資不過七百萬人民幣,只為了用一下名字,有利於電影宣傳就要拿出八百萬,相當於一部電影的投資了。
華國電視臺有自己的理由。
《渴望》在華國百姓心目中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價值難以估量,這是一個品牌。
或者說是無形資產,怎麼判定這個資產的價值,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
以《姍姍訪談錄》為例,這是一檔優質的訪談類節目,那麼這個品牌的價值是多少?
可以從廣告商願意出多少錢給節目冠名來大致做出判斷,如果廣告商每年拿出五百萬在節目上打廣告,那這檔節目的無形資產就值這個數。
這是由市場做出的決定。
華國電視臺找了專業人士給《渴望》的品牌來做估價。
這些專業人士對《渴望》進行了一番評估,十年過去了,老百姓對這部劇的續集期待很高,相應的電影票房就很高。
這個期待值就是無形資產,期待值和電影票房掛鉤。
預估出電影的票房,然後按照比例抽成,這是專業人士給出的建議。
然而,電影票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沒有上映前誰都說不準。
比如電影拍砸了,或者演員傳出了醜聞,電影上映的時候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