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頁

下把他打得落花流水。長子曹昂(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猛將典韋(曹操最貼心的親兵隊長),還有一個侄子曹安民,均在戰鬥中身亡,曹操自己也中了箭傷。面對這次慘敗,曹操並未委過於人,更沒有追究主張接受張繡投降的人,而是自己承擔了責任。他對諸將說,我已經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我下回再也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199年,曹操再次南征張繡,出師不利,困於穰城(今河南省鄧縣),他又對軍師荀攸說,不聽先生的話,以至於此。

公元207年,曹操北征烏桓大獲全勝。回師的路上,走到冀州時,天寒地凍,荒無人煙,連續行軍二百里不見滴水,軍糧也所剩無幾,&ldo;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入三十餘丈乃得水&rdo;。回到鄴城後,曹操下令徹查當初勸諫他不要徵討烏桓的人,並一一予以封賞。曹操說,我這場勝利,完全是僥倖。諸君的勸阻,才是萬全之策。因此我要感謝諸位,懇請諸位以後還是有什麼說什麼,該怎麼講還是怎麼講。也就是在這一年,曹操發布《封功臣令》,說我起義兵,誅暴亂,於今已十九年了,戰必勝,攻必克,徵必服,難道是我的功勞?全仗各位賢士大夫之力啊!

打了敗仗檢討自己(儘管檢討得並不到位,失敗的原因也沒有真正找到),打了勝仗感謝別人,而且感謝那些勸他不要打這一仗的人,這種胸襟與情懷,與袁紹打了勝仗歸功於自己,打了敗仗殺勸自己不要盲動的人,真是不可同日而語。正是這種非凡的氣度和超人的膽識,使他戰勝了一個又一個敵人和對手,凝聚了一個又一個勇將和謀臣,就連曾經背叛過他的張繡,也於199年再次向他投降。

張繡的第二次投降,也是賈詡的主意。賈詡,字文和,武威人,據說有張良、陳平的奇才。袁紹派人來招納張繡,賈詡卻力主去投靠曹操。賈詡對袁紹的使者說,麻煩足下回去告訴袁本初,他們兄弟尚且不能相容,還容得下天下國士麼?一點面子都不講地就把袁紹的使者打發了。賈詡的理由是: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政治上佔有優勢,投靠曹操名正言順,此為有理。第二,袁紹人多勢眾,曹操人少勢弱,我們這點人馬,在袁紹那裡微不足道,對於曹操卻是雪裡送炭,必被看重,此為有利。第三,但凡有志於王霸之業者,一定不會斤斤計較個人恩怨,反倒會拿我們做個榜樣,向天下人表示他的寬宏大度和以德服人,此為有安全。因此,儘管袁紹強大,曹操弱小,同我們又有前嫌,我們還是要拒絕袁紹,投奔曹操。

賈詡的估計完全不差。張繡一到,曹操就親親熱熱地拉著他的手,為他設宴洗塵,並立即任命張繡為揚武將軍,封列侯。為了進一步表示自己的誠意,曹操還為自己的兒子曹均娶張繡的女兒為妻,兩人成了兒女親家,同當年劉邦在鴻門宴之前對待項伯一樣,極盡籠絡之能事。至於過去的恩恩怨怨,當然也半個字不提,從此,張繡成為曹操麾下一員勇武的戰將,賈詡則成為曹操身邊一個重要的謀臣。

曹操和賈詡都實在是太懂政治了。他們都明白一個道理:天下的爭奪,歸根結蒂是人心的爭奪。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而要爭取人心,就必須有一個寬宏大量的氣度和一個既往不咎的政策,哪怕是裝,也要裝得像回事。這就需要有一個典型,一個樣板,一個榜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比說多少好話都管用。張繡就恰恰是一個做榜樣當典型的最好材料。他和曹操有過多次交手,而且每次都把曹操打得落荒而逃。他同曹操有著深仇大恨,而且是投降了又叛變的人。這樣的人,都能為曹操所容,還有什麼人不能容呢?這樣的人,都能為曹操所信任,還有什麼人不能信任呢?相比較而言,袁紹連自己的弟弟都不能信任,還能指望天下人歸順依附於他嗎?

</br>

<style t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