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的練習四沒有什麼錯誤的,但是jīng細的地方還要雕琢。我不解其意,父親講了下面的一番話。

五行相生拳如果說是練自己,連自己的五拳和五臟的相生,那麼在行拳上就要稍微放的慢些,要給五臟一個調理和“jǐng醒”的機會和時間。豆子長豆芽要七天,功夫的增長快不過豆芽!這路拳要打出生生不息的勁頭。

劈、崩、鑽、炮、橫,五行拳打出,其實五臟也在內動,這樣走了一個迴圈,我們要給五臟一個適應的過程,慢慢來其實五臟在五行拳中已經受到了鍛鍊,但是“五臟聯通”,“五力合一”是另一回事,這個不能著急的。

我點點頭,許多話語我只能先記在心裡,然後慢慢的在自己的行拳走勢中再去找那些感覺。

父親接著說,在五行相剋這路拳中,就要適當的快一點。閃電不及合眸,迅雷不及掩耳,這路拳如果練的慢吞吞的,急死人就不對了,合不上生克的拳意了。

這個剋,是剋什麼呢?

父親問了這個問題,我不假思索的回答道,當然是剋制敵人的拳招了。

這個水平太低了,父親這樣說道。我在當時確實想不明白,比如敵人打出一個崩拳,我很自然地用劈拳化解,很簡單,很容易理解的問題啊,為什麼這樣的回答叫水平低呢?

內家總有一句話叫“後發先至”,你能說出道理嗎?

父親的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好回答,我的手快唄!其實答案不是這樣的,許多人都說內家拳是“後發制人”,有些拳譜中卻說“先動為師”“先入為主”,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內家說的後發制人,其實不是在敵人動手以後再出手的意思,首先說後發是可以先至的,內家出手先佔正門,此之謂:“巧”。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在速度一樣的情況下,可以做到後發先至。

在拳理上,敵人一個崩拳打來,我出劈拳化解,在低水平上並沒有錯誤,我用劈斬破他的直勁。這就是所謂的“截拳道”。用一拳去破一腳,用一招去破一式。

功夫練到高深的人就不這樣做了,敵人的崩拳還沒有使出,他的劈拳已經到了。他的“發力”和“醒氣”都搶在了對方的前面,這也是拳譜中“寧在一氣先,莫在一氣後,”的一種解釋。能做到這個水平的高手就不多了,他不會等你的崩拳發力最大的時候再去剋制你,在你的崩拳萌芽狀態他已經出手了,這也是“後發先至”。

再舉一個例子,倆個人敵對的時候,你想出手了,你的崩拳剛站好了姿勢,他的劈拳就已經劈在你臉上了。這也是“後發先至”。因為對方的出手在你“動意”的後邊。

這已經不是“截拳道”了,這已經是“截意道”了,你的心意一動,對方就已經有了反應,馬上出手就能剋制你。有這個水平的人,在武林中已經鳳毛麟角了。

在我父親說過的傳說中,有一個武林故事,兩個高手在眾目睽睽的情況下比武,在兩個拉開架勢的時候,其中一個人已經舉手認輸了,因為對方的眼神太可怕,他估計了一下,自己不是人家的對手,就主動認輸了。

這兩個人都是明白人,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武人的身體很寶貴,明知自己不敵還要比武的,不是殺父之仇,就是腦子進水。這就是傳說中的“生剋”,其實兩個人已經比過了,在眼神和身勢的較量中已經分出了高下。

回到這路生克拳中,在打相剋拳的時候,要有點抖擻之意,畢竟你是後發,是剋制敵人的拳腳,要專注一點,專業一點。

父親最後留了作業,在三體式出式的時候,不要硬xìng規定自己,是先打相生還是先打相剋?不要這樣規定自己,要跟著自己當時出式的那個感覺走,如果內心平和就打相生,如果心生戰意就打相剋。

在回身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