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部分

賣書的活計,如今吳越人用活字印刷術在國內的售價也有兩百文錢一卷上下。再加上日本人這個時代連雕版印刷術都還不存在,只有手抄書籍。所以按理說越海而來的書籍應該賣得更貴。但是實際上,錢惟昱根本沒指望著這些書來賺錢。

在他看來,先用日本人急需的熱門書籍低價鋪路,開啟日本人從吳越人這裡購書的消費習慣。然後再把吳越人重點推薦的私貨夾帶其間,才能更好地形成文化上的入侵和思想上的統治。

再加上,如今這個年代,日語的書面發展還停留在“萬葉假名”階段,遠沒有趨於完善,大部分日語和漢語只是發音上不同,在句法和文字上依然還是一一對應的。如果純漢文的書籍大量湧入的話,也可以讓更多的日本文化人習慣使用漢語。

所謂的“萬葉假名”,是日語假名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過程,也是假名的起源階段。其最初的出現,約摸是在9世紀初、日本人停止派出遣唐使為止,漸漸開始發展的一種注音用字跡。比如日語裡發相當於後世漢語拼音“a”這個音的假名“あ”,就是從漢字“安”借形借過去的。發拼音“yi”對應音的假名“い”,則是從漢字“以”的字形借鑑過去的。

“萬葉假名”出現至錢惟昱的時代,約摸也就一百年出頭的樣子。因為古代日本的文盲率較高,又沒有印刷術幫助書籍降價掃盲,所以如今也還沒有什麼進一步的發展。如果錢惟昱有心把日本人扭轉漢化過來,還是頗有希望的。

而且,這幾天裡,錢惟昱和藤原道三以及其他筑前國當地的日本讀書人稍微接觸了一番,才發現一個搞笑的事實:原來,在“萬葉假名”發明的初期,那些日本僧人們確實是“a”這個音就標標準準地寫作“安”,“yi”也規規矩矩寫成“以”。

之所以後後續那麼多簡筆的假名寫法出現,完全是因為日本人完全沒有印刷術、所有書籍都靠手抄。為了減少手抄書的工作量、讓書籍更容易普及、文盲率降低,朝廷這才讓一代代的齋院(賀茂齋院,相當於中國古代的昭文館、國史館之類的機構)文臣們致力於簡化假名的寫法。

得到這個訊息之後,錢惟昱甚至產生了在日本開印書作坊的衝動——如果這個時代日本的書籍價格一下子跳水個九成以上,讓所有日本抄書人都失業的話,是不是有可能從此阻斷日語作為一門獨立的書面語繼續發展下去呢?

本著這個想法,錢惟昱命令蔣潔茹把所有書籍按照80文錢一卷的成本價拋售,立刻引來了日本商人們的瘋搶。甚至於後來都有吳越船隊當中的商人私自偽裝成日本人或者請託日本人購入——因為這個價錢,他們就是運回國內都有得賺一倍以上的利潤!

當然,錢惟昱發現了這個問題之後,不得不稍微把書價抬高一些,抬到100~120文一本,一來是避免自己人鑽空子倒回國內去。二來則是出臺了限購手段——來買書的商人必須是在國司那裡註冊登記過的大商戶,如果是散戶來買的話,每本書只許買一冊,也就是隻能供自己讀書,而不能規模倒賣。這些舉措實施後,才算是壓制住了巨利誘惑帶來的投機。

在錢惟昱把書帶來之前,日本本土因為識字的人本來就不多,這些人的勞動力自然金貴。一本手抄書,動輒好幾貫錢的價錢;如果是流傳不廣的“奧義秘籍”,那就更不用說了,幾十貫都有可能。

而此前的吳越和晚唐時期的商人,雖然有帶來一些雕版書籍,比之日本人的手抄書固然是便宜了好多倍,但是因為國內就要將近一貫錢一本,再加上海運的成本和海商追求的高利潤;一本書平均也要兩貫多到三貫。

現在錢惟昱開出的書價是100文,也就是相當於砍掉了九成五的書價!這能不讓日本讀書人瘋狂麼!原本這個時代的日本人所知道的唐土詩人文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