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1部分

的反覆持重修改之下,這種效法唐、蜀飛錢的制度,最終演變成了“流通性債券”。錢弘億回到戶部之後,一連數日與江景防等戶部錢糧官僚商討細化,最終在開寶元年四月底給錢惟昱上了一份詳細的方案,關於如何發行這種債券,也得到了錢惟昱的認可,明發天下,開寶元年下半年起正式實施,並且可以涵蓋開寶元年的夏稅、秋稅兩筆農業稅。

因為是第一年實施,也沒有融資週期,所以如果豪紳馬上認購新鈔用於繳納當年的稅賦,是沒有折扣優惠比例的。但是因為吳越原本沒有實施過類似“一條鞭法”的制度,因此農業稅一直還是以實物徵收為主。如今允許用鈔之後,相當於是變相允許以錢替代實物稅、只要比照當年朝廷常平倉的出糶價格折算,即可以鈔納稅,所以還是具有一定的推廣吸引力的。

對於那些用於支付來年稅賦的鈔,朝廷定下的折扣比例是:持鈔繳稅者,享受九五折的優惠。持鈔提前一年繳稅者,享八八折優惠,提前兩年繳稅者,享八折優惠。也就是年利率約摸7%~8%的樣子,對於那些中國古代普遍喜歡窖藏白銀銅錢的自然經濟毒害者來說,如果有餘錢可以提前兩年繳稅就少繳一部分的話,相信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隨著法案在各行省申明宣傳,吳越王錢惟昱下旨在杭州本地也新圈了一片地塊用於建立印鈔廠。為了方便保密與管理,印刷廠就設在了西湖中的孤山,依靠白堤進出,取名為“西泠印鈔社”,為了防止印刷汙水汙染西湖,又掘了溝渠排汙、增設新堤圍池——反正如今這個時空說不定將來也不會有蘇堤了,把這一景補上,也是美事。

衙門與工場統歸戶部直轄,全國僅設此一處印鈔。所印抵稅鈔命名為“吳越銀券”,面值最大五十貫,其下十貫、五貫、一貫再設三檔,紙張大小從五十貫的八寸長、四寸寬到一貫鈔的五寸長、兩寸寬不等。用新鮮亞麻纖維製紙制鈔,質地務求韌實,強度堪比麻布。再以蓖麻油的多色彩墨分層兩次印刷。這年頭沒有水印,為了增強防偽性也只有在紙質和墨質上下功夫,印刷的模板都是銅模,雕琢精細,非特定蓖麻油墨無法配合確保沾染牢固。而如果不用蓖麻油墨,又無法做到在亞麻紙上不滲開去。如此一來,墨色和紙張一搭配,就可以大大加強防偽性。最終,還有戶部一組專門用於加蓋面額的印信蓋章。

五月底,新的銀券便在杭州開始發行,朝廷宣佈年內最多印刷相當於朝廷三年商稅收入的銀券,凡百姓皆可以銀、銅置換的方式直接購入,也可以選擇在遇到朝廷的政府採購物資訂單時、接受朝廷以銀券支付貨款。對於那些出賣勞力給朝廷的力役、以及朝廷計程車兵、乃至官員,朝廷則可以以非強制的方式統計後以銀券發餉。第一年主動接受銀券發餉的公務員和士兵,可以享受相當於每年多發一個月餉銀的漲工資待遇。

第421章 有樣學樣

民間紙幣產生的最初年代,建立信用的最簡單辦法,便是敞開兌換——使用紙幣,可以暢享便攜輕盈的便利,同時又可以隨時隨地在通兌的機構兌換成銀兩銅錢。

如果是朝廷官方釋出的貨幣,那麼在大一統的情況下,哪怕不承兌金銀光靠政府信用和其餘貨幣禁令的形式強制推行,也能夠勉強推行的下去——比如朱元璋的大明寶鈔,便是毫無兌換信用可言,全靠政府武力強推的紙幣。雖然這種紙幣因為沒有準備金、無法兌換銀兩銅錢乃至超發,會以超高速度發生購買力貶值,最終被百姓視如敝屣。不過,靠著政府強推好歹還是可以撐上百來年的——朱元璋推行的寶鈔制度,最終也要到明武宗正德皇帝時候才正式壽終正寢,成為絕對的廢紙。

不過,官營紙幣在不承兌的情況下,要想實現其信用,最大的前提前面也說了——必須是大一統的環境下,也就是你這個朝廷的存在必須很穩固,老百姓要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