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藍星小人開屏圖案出現。
“嗡嗡嗡嗡…”
下一刻,手機開始頻繁的振動起來。
一條條資訊提示幾乎是接踵而至。
陳軒看著幾十條未讀的聯絡人訊息,頓時目瞪口呆。
“好傢伙,這是什麼情況?”
他粗略掃了一眼,這些資訊裡既有許久沒有聯絡過的同學、也有前同事、甚至是房東和住在樓上的林薔也都發來了資訊。
他們的聊天欄下方分別掛著未讀3和5的紅色標記。
這些資訊主要集中在5天到3天前這個時間段。
按照資訊傳送的先後順序,最晚發的人,聊天欄反而排在最前面。
他隨手點開了第一個資訊,那是一個高中老同學在兩天前的中午發來的。
剛點開資訊,他就微微蹙起了眉頭。
於海兵:“軒哥,厲害啊!”
於海兵:“火場英雄見義勇為!”
於海兵:“真沒想到!”
於海兵:“【天海市定嘉區某小區火災後續,英勇爬樓救人小夥的身份被找到】”
看到“火場”這個關鍵詞,陳軒就大概知道了是什麼情況。
而最後一條資訊更是一條新聞連結。
隨後,他又翻了翻其它資訊。
大致也都是稱讚並詢問細節的。
能讓這些微信好友找上門來,足可見這段時間,那件事的後續發酵到了何等的程度。
稍微捋一捋時間線,順帶親自在各大新媒體app上檢索了一下相關的報道。
發現這件事還得從被救的那一家人說起。
在火災發生後的數天,經過治療後,那家人出院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媒體表示要尋找救命恩人。
再加上那天陳軒蓋著溼外套爬樓的場面被許多居民拍攝了下來。
見義勇為、做好事不留名、勇闖火場、爬樓救人等等關鍵詞都是引爆流量的神器,媒體們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紛紛以尋找火場英雄為名,開闢了專欄。
流量的出現又引起了各大平臺自媒體的討論和轉發。
就這麼發酵了好幾天,直到一週前,這件事又引起了街道、區委和各大見義勇為組織的關注。
透過呼叫沿途監控,對比現場拍攝的錄影。
愣是挖出了陳軒的身份。
有了一個名字後,各路媒體和自媒體齊齊努力。
基本就把他的個人資訊給挖的差不多了。
這便是移動流媒體時代下,網路所能迸發出的力量。
普通小職員、失業、失意青年人…
新的關鍵詞讓流量變得更加爆炸。
不少人為止動容,認為陳軒在自己失意的情況下,還在努力的治癒這個世界。
各種煽情的文案紛沓而至,官面上的組織也是對此不吝讚美。
陳軒在報道下的評論中看到了許多令他感到尷尬的評論。
有“這個世界破破爛爛,總有人縫縫補補”的縫紉機黨。
也有什麼“仗義多為屠狗輩”的失意共情黨。
還有理智分析,說他明明很害怕,卻又義無反顧的真情代入黨。
當真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
其中好評佔了九成以上。
但是噴子還是有的。
夏國的網民基數龐大,文化素養、成長環境和三觀各不相同。
除去大部分正常人外,奇葩還是有不少的。
而且哪怕只有百分之零點一的奇葩,在龐大的人口基數下也會變得格外惹眼。
那些噴子的論點角度比較奇特。
要麼